李顯龍:引進新公民不再隻看人數!準備申請新公民的馬勞必懂!

@ 2017-06-08

新加坡政府對新公民申請的審核指標,將不再隻是關心人數,反而會更注重申請者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大小。

儘管新加坡整體生育率低,新公民入籍有助維持人口平穩,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政府也謹慎管控移民與新公民的引進,確保他們能融入社會,對經濟做出貢獻。

李顯龍日前參加宏茂橋集選區與盛港西區的公民宣誓儀式時說,新公民既然選擇入籍,做了人生中重要的抉擇,就應繼續在新加坡紮根,心繫新加坡。

他對領取公民證書與身份證的150名新公民說:「新加坡不隻是城市或經濟體,也是國家。成為新加坡公民,不僅是成為這座島嶼的居民或員工,你們也必須效忠新加坡,致力履行公民的責任。」

李顯龍致辭時說,人才是新加坡重要資源,新加坡政府接受移民,並讓他們成為永久居民, 然後入籍。

他指出,新加坡每年約有2萬名新公民入籍,加上約3萬個新生兒,每年約5萬的公民人口增長確保人口平穩。當然,如果公民人口中新生兒比率能增加,那更理想。

隸屬總理公署戰略政策單位的國家人口及人才署說,政府計劃每年繼續引進1萬5000名至2萬5000名新移民,避免公民人口萎縮。

為確保新公民融入本地社會,他們在領取公民證書前,都必須參加名為「新加坡公民之 旅」(Singapore CitizenshipJourney)的活動,上網了解新加坡歷史與政策,參觀歷 史古跡與重要景點,並且參加分享會。

不想隻有周末才能見到老公新公民之一的黃秋芳(41歲),丈夫六年前被獵人頭公司看中,決定從大馬的馬六甲老家遷至新加坡工作時,她也做出了重要抉擇辭去工作,帶著兩個年幼孩子跟隨丈夫遷移。

「當初來新加坡原因很簡單,不想隻有周末才能見到老公。我們一家人在這裡生活很愉快,我也開始喜歡上這裡,覺得新加坡很有效率、治安好,教育製度也完善。」

黃秋芳是德義民眾俱樂部管理委員會成員之一,除了在小區舉辦活動時義務幫忙之外,她也非常了解政府推行的各項計劃,時常為區內年長居民講解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與樂齡補貼計劃的詳情。

李顯龍肯定黃秋芳透過參與小區融入本地社會的做法。

他指出,新公民可以此方式,了解新加坡文化,結交更多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