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是目前全球最火爆、最刺激的格鬥運動,代表賽事UFC2015年總收入達到了6億美元,創造歷史新高。雖然中國人從未拿過冠軍,但MMA卻源自一位中國人,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淵源。
何為MMA?
MMA(Mixed Martial Arts),通常譯為綜合格鬥,是一種規則極為開放的競技格鬥運動。MMA比賽允許選手使用拳擊、巴西柔術等多種技術,比賽按體重劃分級別。但是為什麼說它是中國人創立的?
MMA之父--李小龍
李小龍 Bruce Lee一代武術宗師、武術技擊家、 功夫電影的開創者、截拳道的創始人。
1962年4月,李小龍在美國就讀大學時,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開始練習中國武術,在練習期間李小龍融合世界各國拳術,以詠春拳、拳擊與擊劍作為原形,以中國道家思想為主流,創立了實戰格鬥體系構想。簡而言之就是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自創了一套全方位的自由搏擊術。
1967年,李小龍正式確立其武道哲學「截拳道」之名稱,MMA也由此孕育。
截拳道如何孕育MMA
李小龍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截拳道倡導的是「搏擊的高度自由」。截拳道的本性是「拋棄傳統形式,忠誠地表達自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精髓。截拳道最大特點是注重於「實用」拋棄了傳統武術複雜的形式套路。
在對手攻擊的時候,格擋與反擊同時進行,甚至於不加格擋而直接憑藉快速有力的進攻壓制對手,先發制人。
截拳道宣傳方面,李小龍更是將截拳道通過電影《死亡遊戲》、《精武門》、《猛龍過江》等經典影視作品展現出來,影響了世界無數的武術家和愛好者。
在現代MMA擂台正式成為賽事之前,他早已將截拳道的踢、打、摔、拿等搏鬥理念植入人心,也正是因為有了截拳道的理論支撐,使得後人能夠很快接受MMA並迅速投身其中。
也許了解MMA的愛好者會提出疑惑,MMA與巴西柔術又存在哪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巴西柔術算不上完整的MMA
巴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巴西柔術源於日本柔術,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在世界武壇還未進入真正意義上的MMA時代,柔術招式順理成章地成為當時終極格鬥冠軍賽(UFC)的主流。
在MMA擂台崛起之後,當「UFC不再是某一種流派的天下,而是需要對站立派和倒地派都要精通」的時代來臨後,世界武壇才真正進入了完整的MMA時代。換言之,巴西柔術其實算不上完整的MMA,他只是偏重地面的門派化武技——柔術而已,只是在前期起到了一定的啟示和地面技術傳播作用。
而只有現在踢、打、摔、拿全面發展的MMA才是真正的現代MMA,才是李小龍提出來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理念!因此,無論從完整的現代MMA理念提出的角度;實踐的充分性角度;以及全世界宣揚等任一角度來說,李小龍都是當之無愧的「MMA的鼻祖」。
對於李小龍之與MMA的先驅性偉大貢獻,日本權威武刊雜誌曾就此明確點題:"偉大的中國武術家李小龍:綜合格鬥的始祖"。
2007年,在Spike TV「李小龍日」紀念活動上,美國UFC組織總裁Dana White更公開評價李小龍為「MMA之父」(The father of Mixed Martial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