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簡單的幾味藥,沒想到能氣血雙補,男人女人都喜歡!

@ 2017-05-31

喜歡養生的朋友們都知道「氣」和「血」對人體至關重要,一般人知道人參、黃芪都是補氣的良藥,當歸、阿膠是補血的良藥。氣、血生長都來源於人們一日三餐,所以,中醫認為「氣血同源」 。氣血的聯繫不僅如此,氣可以促進血液的生成,氣可以推動血液的運行疏布,使血液運行到全身各處,營養組織器官;氣還可以可以對血液起到固攝的作用,保證血液在經脈當中流動,而不溢出經脈之外成為瘀血。

而血液是有形的營養物質,氣的充足和功能的正常發揮都離不開血液的充養;而且血液還是氣存在的依託,是氣運行的載體。所以,在不論是保養身體還是治療疾病,應當注意同時補養氣血。現在,很多女性朋友喜歡用四物湯補血,但是一些人是氣血雙虛,用四物湯並不對證。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既能夠補氣又能夠養血的方子。

這個方子叫做八珍湯,方子主要組成包括: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10g、炙甘草5g。煎煮時加入生薑3片,大棗3枚。有沒有覺得這個方子很熟悉?是的,這個方子的組成其實就是補氣名方四君子湯,加上補血名方四物湯,只是在用量上不同而已。這個方子可以不是我自己瞎編的,而是出自《正體類要》的一個方子,方子的設立的目的就是要氣血雙補,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俱虛的證候。

比如素體虛弱,過度勞累,大病初癒或者慢性疾病長久耗傷氣血等,特別是孕婦產後大出血,此時,氣隨著血液一同流失,出現氣血俱虛的情況。這類病人的特點就是,面色蒼白、沒有光澤,容易頭暈眼花、四肢乏力、心悸怔忡、食欲不振,稍稍活動就氣喘,說話有氣無力。舌淡白、苔薄白,脈虛大無力。從開氣血關係中我們可以分析得到,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虛時間長了,必然導致血液的產生不足,血虛或者失血過多,導致無形的氣沒有依託。氣血俱虛,不能向上濡養頭面官竅,所以面白沒有光澤,頭暈眼花。脾肺氣血虧虛,功能失調,所以出現食欲不振,稍稍活動就氣喘,說話有氣無力等症狀。

方子中用人參與熟地搭配,起到氣血同補的作用,都是作為君藥。白朮、茯苓都有健脾滲濕的功效,可以協助人參益氣健脾。當歸、白芍都是滋陰養血的良藥,可以協助熟地黃滋養心肝之血,一共作為臣藥。川芎有很好的活血行氣作用,作為佐藥,使熟地黃、當歸、芍藥補益卻不滋膩黏滯。炙甘草作為使藥,可以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煎煮時還加入生薑、大棗主要還是起到健運脾胃之氣,使得藥物得以較好吸收,促進氣血化生。

這個方子是一個氣血同補的經典搭配,比如十全大補湯也是在他的基礎上加減變化的。氣、血關係密切,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應當慎重,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的側重,來確定補氣或者補血的側重,如果病情較重一定要及時找專業醫師指導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