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宜養陽」

@ 2017-05-30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時驕陽普照,地熱蒸騰,所以夏季養陽,端午最宜。

 保護身體的小太陽

 大椎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閥門。它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而手足三陽經都會匯聚到督脈的大椎穴上,所以,大椎穴可以說是我們身體的「陽中之陽」,保護好人體這個「小太陽」,它能產生出源源不斷的能量,趕走疾病。

大椎穴的位置

低下頭,用手順著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大椎穴就在它的下面凹陷內。

如何保護大椎穴?

搓熱:當您覺得環境溫度有些寒冷,或是出現風寒感冒的症狀時,可以把手搓熱去溫暖大椎穴,或是用手直接去搓熱大椎穴就可以了;

圍圍巾:夏季室內空調開得較低,室外又很熱,這時您就可以隨身帶一條圍巾,到了室內覺得涼時就把圍巾圍上,保護大椎穴;

艾灸:夏季養陽,艾灸是最好的辦法,點燃艾條後在大椎穴上方懸灸,以自己能感覺到舒服的溫熱感為準,每天15分鐘左右,就可以很好的保護您身體的陽氣,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了。

吃粽子需注意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習俗以及飲食習慣不一,也衍生出粽子的不同的風味和製法。但粽子的主要原料為糯米,並內可放置各種食用餡,譬如有紅棗、豆沙、鮮肉、果脯等。雖然粽子吃起來口感粘糯香軟,滋味美味可口,是人見人愛的美食。但從營養學考慮,粽子的營養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熱量和脂肪。每1兩糯米含348千卡熱量,一個粽子用1兩糯米做成,則含174千卡熱量;一碗2兩米飯的熱量約為120千卡,一個粽子所含的熱量已超過一碗飯,如果算上裡面的肉、油、糖等,一個粽子的熱量,要比一碗飯高很多。有些地方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鹹蛋、皮蛋等,加起來初略估計攝入的熱能會達到450—600千卡!為此,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的魏瑋主任告訴我們,吃粽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粽子屬於高糖高脂肪食品,食用時應該小口慢吃,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因為只有慢吃才能品嘗出它的美味,應避免狼吞虎咽,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造成吞咽阻礙。食用時間最好安排在早餐時,以利於消化;

2、食用時應選擇低糖內餡;更不能空腹食用,最好與稀粥、粗纖維類(譬如蔬菜)等易消化食物一同食用,不要吃涼粽子;食後也不要立即入睡,最好應活動一兩個小時,譬如快步走半小時,以消耗多餘的熱量;

3、根據中醫的觀點,糯米性溫,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合畏寒以及大便稀溏的脾胃虛寒體質的人群食用;中醫認為,端午之時,正逢仲夏時節,是夏季最熱的月份。《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治療「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包粽子的葉子,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清熱除煩解暑的功效,是食療佳品。但仲夏季節,中醫又稱「長夏」,同樣是夏濕最盛的時候,濕困脾,故是一年之中脾胃功能最差的時候。此時過食粽子則會肥甘厚膩積聚;有口乾身熱表現的脾胃濕熱體質的人群更是不可食用;

4、由於粽子多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熱量很高,特殊人群,譬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切莫食用過多,以免造成身體負擔,使原有疾病加重;患有消化道潰瘍、功能型胃腸病、慢性胃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以及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兒童也不宜過量攝入。

飲食起居不宜貪涼

 人體在夏季心火旺盛,而腎水衰弱,雖然自覺大熱,喜冷貪涼,但應有節制,尤其在洗澡時,由於伏熱在身或有大汗,毛孔開放,不可用冷水激身,損害健康,禁臥濕地或身穿濕衣;在起居上,夜間忌直臥窗下,開窗引風或空調溫度過低,阻遏身體陽氣通達和宣洩。晚睡早起並午睡,使身體得到緩衝;

端午時節,可多些戶外運動,如打球、游泳、跑步,注意不可過度勞累消耗,以避免被暑邪所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