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小嬰兒被媽媽抱在懷裡的時候,別人怎麼逗他他都是笑呵呵的,可是一旦媽媽以外的人抱起他時,他就開始嚎啕大哭,怎麼都哄不住,一把他送到媽媽懷裡,馬上就破涕為笑。小編感覺好神奇呀,那麼小的孩子,也會認人嗎?他是依靠什麼來區分媽媽和其他人的呢?
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小編特意上網查了查資料,大致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小嬰兒區分媽媽和其他人,依靠的是眼睛、氣味和聽聲音。
眼睛:老人們都說小孩子是看不見東西的。這其實是不靠譜的。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視力是有些弱,但不是完全看不到噢,而且,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發育完善,寶寶的視力也會慢慢正常的。出生42天之後,醫生還會檢查寶寶眼睛的追視能力,判斷孩子是不是有先天性的眼疾。要知道,寶寶和媽媽可是每天朝夕相處的,媽媽在給寶寶餵奶、哄寶寶玩、抱寶寶睡覺的過程中,寶寶已經把媽媽認得很清楚啦。
氣味:剛生完孩子的媽媽,身上會有奶香味,寶寶對這種氣味很敏感,再加上平時寶寶和媽媽的相處時間是最長的,寶寶很熟悉自己媽媽身上的氣味,所以當有人抱自己的時候,只要一聞氣味,小寶寶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媽媽了。
聽聲音:寶寶出生後沒幾天,聽力就會逐漸發展起來。寶寶出生42天後的體檢時,也會檢測寶寶的耳朵追蹤能力的。媽媽經常抱著寶寶,跟他說話,給他唱兒歌,哄他睡覺,所以媽媽的聲音寶寶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聽到抱自己的人發出自己最熟悉的聲音,小寶寶自然會開心的拍著小手咯咯直笑了。
而且,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安穩的待了近十個月,自然對生育自己的媽媽有一種天然的信任和依賴感,所以,媽媽抱起他的時候,才會不哭不鬧。
育兒專家說,小寶寶在媽媽的懷裡不哭,是因為媽媽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不要以為孩子剛出生,什麼情緒都沒有。小嬰兒離開賴以生存的羊水囊,來到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內心是很恐懼的,只有在熟悉的媽媽身邊時,他才能感覺到安心,情緒才會穩定下來。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媽媽最好不要遠離小寶寶,因為離開媽媽時間長了,不僅會給寶寶心裡留下恐懼的陰影,還會使母子關係變得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