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門到熟練》第九節:羽毛球「反手發球」的動作要領

@ 2017-05-29

反手發球相對於正手來說要難一些,主要是對力量和拍面的控制要求更加精確,如果沒控制好,很容易發球失誤或者發球質量不高。

反手發球的準備動作:

反手握拍。大拇指頂在拍柄寬面,虎口與拍柄留有間隙,前三手指用力,後兩指作為輔助。

羽部持球。持球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毛片邊緣,球頭朝向拍面。

雙臂向前展開。雙臂放鬆,向前張開,大臂與身體的夾角較大,不要用手臂貼著身體;整個肩膀放鬆,不要緊繃在一起。

準備動作如下圖所示:

反手髮網前球

反手髮網前球是目前比賽中使用的最多的一種發球方式,主要原因是其帶有進攻性。質量好的網前球,過網後快速下落,對方在回球的時候不得不採用起高球的方式,發球方的優勢就會被進一步擴大。

發球時,球拍向後引,然後向前擺動,依靠手腕抖動及大拇指的推頂發力。所以,正確的握拍非常重要。動作如下圖:

怎麼樣來控制球的飛行高度和落點呢?

動作上,髮網前球時動作要小,力度相應的就會小。擊球瞬間拍面的控制要儘可能朝前,不要將拍面太朝上或朝下,這樣球的飛行會過高或者過低。

反手發後場平射球

反手除了髮網前球之外,還有我們經常會看到的發後場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偷後場」。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對手不敢站的太靠前,更有利於發球一方的優勢。

準備動作和網前球一樣,只是在擊球的瞬間手腕用力抖動,拍面向上抬,保證球的飛行高度和距離。

平射球的速度比較快,主要來源於手腕的抖動發力,配合大拇指的外頂,讓球快速的飛向後場。動作如下:

和髮網前球相比,有以下幾點不同:

球拍向後引的距離。引拍距離長,發力則更大。所以,髮網前球的時候,引拍距離小,而後場球則需要引拍距離長。

球拍向前擺的速度。球拍擊球前的擺動速度越大,力量就會越大,這和第條作用是相同的。

拍面角度。角度決定了球的飛行高度,髮網前球需要球過網之後立刻下落,球的飛行高度就略高於球網就行。平射球則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才會順利到達後場,所以擊球時拍面應該向上傾斜。

站位

發球時的站位直接關係著第三拍回球的質量,所以在不同情形下的站位是不一樣的。

單打時的站位應該離前發球線0.7米左右,也就是一個球拍的長度。若對方回網前球,自己也能一步上網;若對方回後場球,自己能來得及後退。如下圖:

雙打(男雙或者女雙)的時候,發球人員前腳應儘量靠近"T"字(前發球線和中線交接處),發完球之後立刻舉拍封網。如下圖:

混雙的時候,女隊員發球時站位和雙打站位一樣,前腳在「T」字處。若男隊員發球,一般要讓女隊員站在前面,男隊員的位置和單打時發球位置差不多,方便後退接球。如下圖:

握拍位置

反手髮網前球對力量的要求特別苛刻,要想有一個高質量的小球,必須要將力量控制到最好,讓球的落點正好在前發球線上。

所以,在握拍的時候,很多人會採用「短握拍」的方式,握在拍柄的最上面,減小發力點到拍面的距離。距離越短,發力越精確。這種情況常常是在雙打發球的時候。如下圖:

內角與外角

反手發球時有四個位置(1234)可以選擇,中間也可以,不過對接發球人員的威脅不夠,很多時候不會採用。

更多的時候,雙打我們會採用1號位,因為距離最短,球的飛行時間最短,對方的反應時間相應的也會很短。單打則多採用2號位。

發內角和外角也可以通過拍面的方向來實現,伴隨著身體的小幅度的轉動。

來看下林丹的反手發球,如下圖:

以上,就是《從入門到熟練》的第九節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

PS

公眾號:子墨羽毛球,ID:Zimosport,在近兩個月會逐步更新一系列教程《子墨羽毛球:從入門到熟練》,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本頭條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