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金平縣者米鄉小翁寨村,16歲的新郎官小聽背起蒙著紅蓋頭的13歲新娘秀秀跑向婚車。秀秀趴在新郎背上,小腿努力向後抬起,可那雙紅色的高跟鞋還是套不住秀秀32碼的小腳,掉了兩次。11月27日,這對未成年的新人成了雲南金平縣者米鄉小翁寨村的主角。在鞭炮聲中,他們舉行了婚禮。
13歲的秀秀今年剛上6年級便輟學了,在閨房中端坐著等她的新郎。初中未畢業就輟學回家結婚生子,這種現象在雲南紅河州金平縣內,並不罕見。
迎娶前,閨房中的秀秀,即將蓋上紅頭紗。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剛讀到六年級就輟學的秀秀已經「嫁」了過來:像村裡其他年輕人一樣,住在了對象的家裡。新郎小聽和秀秀一樣,剛上初一便選擇了輟學。家裡對於孩子輟學的態度是:並不贊同,但尊重孩子的意見。「沒有辦法,在我們這裡,絕大多數的孩子初中就不讀了,娶妻生子是常態。」
新郎小聽的家同樣在者米鄉,茨通壩村,緊挨著新娘家的寨子。小聽的家有個二層小樓。父親刁成金說,現在的生活不錯,並不需要用知識改變命運。他們這邊農活不多,基本上就是閒在家裡。香蕉全部僱工人去收割販賣,每公斤最貴可以賣到8元錢左右。而收集橡膠也比較輕鬆:早上家人一起上山,在橡膠樹上割一刀,放一個小桶,就可以回家休息。下午小桶就會收滿橡膠,然後再去橡樹林把橡膠桶拉回來。「學的這些知識,夠讀書、寫字和算帳就足夠了」。圖為小聽望著寨子裡的長輩,接受著他們笑意里傳來的祝福。
秀秀離開娘家的那一刻,從小和她相依為命的奶奶哭了。這位80多歲的傣族老人,身著黑色的民俗服飾,用蒼老的手捂住眼角,抽泣得像個孩子。
新郎小聽從娘家人手中接過了蒙著紅蓋頭的新娘子。婚禮前,小聽出去打了三次工。先是去東莞,做了一個月就回來了。第二次去了江西,做了3個月油漆工,又跑了回來。第三次,去廣東長安,十幾天,就被准媳婦一個電話叫了回來。「你回來娶我。」接完秀秀的電話,遠在廣東打工的小聽立馬就回到了金平,開始籌備婚禮。
不愛說話的小聽背起秀秀,表情有些害羞,一旁的伴娘倒是笑得喜氣盈盈。這場婚禮上的伴娘只有12歲,伴郎16歲,兩人亦早就輟學在家。
穿著寬大的西裝,小聽和親戚一起將摩托車嫁妝抬上車。這身銀灰色的西裝和小聽腳上醬棕色的皮鞋,是前幾天他和父親特意從縣城花一千多元買回來的。
進了婚車,小聽抱著秀秀從家帶來的洋娃娃,秀秀揉著眼睛說眼裡進了沙子。婚車後跟著的農用車上,裝滿了新娘的嫁妝:一輛新式的踏板摩托車、一台滾筒洗衣機,一張席夢思床和一堆床上用品。
酒席間,寨子裡的長輩們在熱鬧地喝著喜酒,而角落裡,小夫妻倆茫然地站在一旁,不知道該做點什麼。這次婚宴擺了50桌酒席,村裡殺豬宰雞,熱鬧非凡。
第一次穿高跟鞋的秀秀,很不習慣,下樓梯時小心翼翼。
在當地,每家基本上都有幾畝香蕉林和千餘棵橡膠樹,好的家庭每年收入十幾萬元,中等收入的家庭也會有五六萬的進帳。越來越多的家庭,孩子早早地就休學了,回到家裡享福,條件富裕,便早早把婚結了。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如果20歲結不了婚,就算是「老伙子」了。「姑娘就那麼多,結婚晚了,好姑娘都被別人挑走了。」圖為秀秀扶著牆壁小心翼翼地下樓。
一身紅裝的秀秀在打掃婚房,一會兒這裡就會放上嫁妝里的那張席夢思床。
婚房門口,細心的秀秀在給小聽整理本不合身的西裝。
望著隨自己一起過來的一堆嫁妝,秀秀想著裝點後的婚房是什麼樣子。
剛被娶到新郎家,秀秀便撥通家裡的電話,想和奶奶說句話。
穿著白婚紗,秀秀低頭擺弄手上那隻夢寐以求的金戒指。她提前完成了許多城市女孩做了十幾年的夢。
小兩口的婚房裡,紅床單映襯著白牆,牆上小聽曾經張貼的明星海報旁,留著那張輟學前的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