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你一定覺得,吃東西怎麼就跟有出息扯上關係了?別急,看完就明白了。我們作為父母,不能只憑著滿腔熱情來愛孩子,如果教育孩子,疼愛過了成為溺愛,就等於害了孩子!人存於天地之間,就要聽天地的。父母是孩子的天,但同時要記得孩子還有他們自己比父母更大的天,那就是俗話講的——老天爺。這個老天爺是誰呢?我們可以理解為自然規律,或天道的力量。一個人活在世上,首先要順應天道,才能生存;反過來,違背天道的話,生存就很困難,相信這一點每一個人都懂的。我們都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健康幸福!那麼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健康?真正圓滿的健康是身、心、靈性三者合一的健康,缺一不可。所以,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就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
ADVERTISEMENT
1、教會孩子吃飯
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總是微妙地傳達出一個孩子的習慣、秉性和教養。吃飯是我們常見的日常行為活動,卻不見得人人都會吃,從吃飯便能看出一個人的心地品質。面對一桌飯菜,當今的我們常常缺少一種尊重、一份珍惜,以及一念感恩。幾歲的孩童就會吟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一轉身,便跟著爹媽親友有樣學樣地在桌上挑挑揀揀,對不喜歡、不合心情的菜隨意浪費。
且不說學佛修道之人臨齋時的鄭重,單說我們的文化傳承之中就有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殷殷教誨。古人念農耕之苦而反思己身「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而又發懺悔恭謹之心「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在物質生活日益豐足的當今,我們是否還能有這一份尊重與恭謹?
再看那樣式各異擺滿了一桌子而後大部分被浪費了飯菜,再看那挑挑揀揀一場饕餮之後狼藉一片的餐桌,再看那些被掉在桌上地上或者被留在碗盤中視若不見的飯粒、菜葉……
教會孩子吃飯,不只是教育孩子餐桌上的規矩,更是我們言傳身教地去和孩子一起學習為人之本,去傳遞一顆知禮感恩恭謹之心,去了解體悟惜福的意義。
ADVERTISEMENT
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總是微妙地傳達出一個孩子的習慣、秉性和教養。
2、教會孩子吃苦。
現在不讓孩子吃點苦,將來的世界會讓他很苦。很多大學生在入學一段時間後,特別煩惱、抑鬱,生活作息一團糟,經常跟同學發生矛盾,有的甚至輟學了。他們進入大學後才發現,遠離了父母,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洗衣服、刷臭鞋、洗被罩床單……而在此之前,這些事情都是父母代勞的:「兒子,你好好學習就行,別的事你不用管!」在冬天陽光不錯的時候,你去某些大學宿舍區逛逛,有時候能把你噁心吐了:曬出來的被子、枕巾,都是油膩膩、黑乎乎的;宿舍陽台上堆滿了臭襪子,晾乾了反覆穿......
有記者採訪一群畢業生將來有什麼規劃,結果好幾個男生說:「我不想工作,我不想離開這裡,只想跟朋友在一起安安心心打遊戲。」二十幾歲的人,內心依然脆弱,對即將到來的社會生活充滿恐懼和抵抗,沒有這個年齡該有的成熟和擔當。這難道就是「好好學習,別的事情不用管」的最終結果嗎?很多時候,我們都陷入了一個「愛的誤區」:太愛孩子,什麼都捨不得讓他做,一點苦都捨不得讓他吃。然而最終,卻培養出了很多30多歲還在啃老的「巨嬰」......
ADVERTISEMENT
3、教會孩子吃虧。
這一點是最難的,因為現在連大人都怕吃虧,都不懂的吃虧是福的道理!有時難免覺得,好處都給別人占去了,自己就吃虧。其實我們虧不虧呢,只有天知道。人活著要想天長地久、自在通達,就要效法天地,而天地最大的品格就是「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和「損有餘以補不足」。所以,如果人一心就想從他人處獲得好處,有了好處就沾沾自喜,這是非常短視、沒有智慧的行為。一般我們會說一個沒有智慧的人靈性不強,這是真的,因為他的靈性不健康!靈性不健康,慢慢就會導致墮落。
讓我們想一想,佛之所以成佛,是因為他從沒有為自己想,都為別人想,所以十方眾生同瞻仰;領袖之所以被稱之為領袖,是因為他們「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人們才願意推選他、敬仰他;即使是一個普通人,懂得處處謙讓,不爭名奪利,也會獲得眾多好朋友,生活在友愛的幸福中……所以,中國有句從古傳至今的老話——「吃虧是福」,這絕對不是徒勞的安慰,而是深諳天機!老天爺永遠是最公平的,「自然大道就是一個平衡器,您在這方面吃虧了,老天就在那方面給予您補償」[1]——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式的智慧啊!教孩子學會吃虧,這是有智慧的家長做的事情,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走過了培養智商、培養情商的年代,迎來了培養靈商的新時代,誰先認識到這一點,從心靈上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誰就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送給他終生的幸福密碼!因此,這第三點——教會孩子吃虧是最關鍵的教育。「吃虧是福,量大命大」
ADVERTISEMENT
教會您孩子做好這三件事:吃飯,是一種本能,一種自然;吃苦,是一種能耐,一種品質;吃虧,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人生「三吃」,一定要吃好,吃飽,吃得健康,吃得滿意,吃得自在,吃得坦然,吃得舒服,吃的幸福。您教出來的孩子做好「三吃」,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身體健康沒有病苦;心靈健康沒有煩惱;靈性健康終身幸福,不會墮落——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