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何只有新加坡繁榮了?

@ 2017-05-18

新加坡位置在馬來半島南部,是一個島嶼,面積716.1平方公里,約在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和第四大島舟山島之間,大概是香港的2/3強。

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馬六甲海峽超過1000公里,為何占據海峽大部分地區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沒有一個港口繁榮起來,唯獨新加坡成了世界第一中轉站,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三位?

馬六甲海峽是西北東南走向的一個海峽,西側的印度尼西亞海岸暗礁多海水淺,不適合大型船舶停靠;東側的馬來西亞海岸海水深,有許多地方是天然良港。

印度尼西亞在馬六甲海峽苦心經營,其在這一帶最大的棉蘭港,貨物吞吐量並不大。新加坡對岸屬於印尼的廖內群島,也是同樣的地理格局。由於先天不足,印尼人只能望洋興嘆,眼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在殖民時代早期,英國在馬六甲海峽搶建了3個港口,檳城、馬六甲、新加坡,合併稱為海峽殖民地。這三個地方的確也是馬六甲海峽最適合建造海港之地,英國人下尋找建港地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幾十年後整個馬來西亞都成了英國殖民地,但其他港口的發展都不如英國最初選定的這三個。

檳城由檳島和一塊陸地組成,檳島面積295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四成多一點,這是檳城港第一個局限。從航道來說,檳城所在的馬六甲海峽有點寬,檳城並非必經之地,船舶停靠這裡會損失時間和成本。

英國的海峽殖民地首府本來設在檳城,後來移到新加坡,英國人已經驗證了,作為國際中轉站,新加坡優於檳城。

至於馬六甲港,並不是島嶼,而是在陸地上,各方面都不如新加坡。

在殖民時代下南洋的華人中,很多人來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更是一個華人聚居點。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其南洋分會就設在新加坡。

現在新加坡約553萬人口,華人占約74.2%,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所以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中文使用更加普遍。新加坡華人的中文水平,比中國南方很多省市平均水平都高。

現在的新加坡是除倫敦、紐約外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國際貨物吞吐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更是中國十倍的世界第三。而中國GDP總量全球第二,新加坡60%的貨物吞吐與中國有關,可以說中國人奠定了新加坡的地位,中國人成就了新加坡的繁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