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正式宣告結束了。。。。。

@ 2017-05-16

在科技發展下,隨著線上音樂平台Spotify、Pandora、Apple Music、Google Music、KKBOX等逐漸被消費者習慣與接受,手機播放MP3音樂檔案漸漸走入歷史。

根據科技媒體《Engadget》報導,MP3音樂檔案正式宣告結束,寫下句點。

發明MP3格式的德國研究機構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或稱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ür Luft- und Raumfahrt)宣布,終止MP3相關專利的許可。

換言之,創辦者不想讓MP3繼續存在,因為市場出現更好的接班人。

20世紀80年代後期,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開始研究音訊編碼技術,爾後Fraunhofer Institute加入這項研究,在雙方合作下發明了MP3這個音樂壓縮格式。MP3將原先音訊檔案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資訊捨棄,得以成功壓縮音檔到原先的1/10。

根據Stephen Witt所著的《How Music Got Free》(音樂如何變免費)書中,他表示在企業阻撓還有其他失敗因素的影響下,MP3幾乎變得毫無用處。

但是後來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決定要向社會大眾免費提供軟體,讓他們可以將CD轉成MP3存到電腦中使用,造就MP3的流行。

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被發明,更進一步促使MP3在網路上迅速傳播,催生了數位音樂盜版淘金熱,也讓當時的Napster和Kazza這類P2P服務大紅大紫。

雖然MP3促使盜版音樂猖獗,卻也迫使音樂產業開始思考數位音樂合法化的議題。

MP3創辦者:AAC是接班人

此後,開始出現線上銷售音樂的服務,蘋果iTunes則是當中的主導者,並帶起了MP3播放器iPod的世代。

當時,蘋果幾乎一開始就提供了AAC格式來供用戶下載。時到如今,AAC也獲得當初MP3格式發明者的認同,被認為是最具資格的接班人!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的主管認為,「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進階音訊編碼)格式將成為手機音樂下載跟影片的音頻標准。」這種格式的效率更高、功能更好,bitrates也比MP3更低,串流電視和廣播都使用這種格式來傳送高音質的音頻。

即便MP3今日起將正式走入歷史,仍不會影響它在歷史中的地位。因為它的出現,讓人們體會到了網際網路在數據交換上的真正潛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