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者向世界出發 擬定十年旅遊大計 由近至遠

@ 2017-05-15

【明報專訊】「旅遊達人」這稱號總令人聯想起揹著背包闖蕩世界的八九十後,不過,誰說旅遊是年輕人的專利?這班年輕背包客終歸會老去,五六十歲時再次get on the road,又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如果你是活力第三齡,往歐美自由行應該不成問題;如果你已「登六」或踏入古稀之年,機器開始退化,亦不代表不可以旅遊,只要仔細考慮體力與健康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一樣可以享受旅遊樂。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轉差,活動能力、平衡力減弱,加上膝關節、大腿肌肉退化,老友記走長途路變得吃力,不消一會已開始喘氣,可應付的步程大幅縮短,爬樓梯更變成苦差。然而,「只要誠實面對身體變化,選擇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長者旅遊一樣有趣」。黃威的七旬父親曾中風、母親視力衰退,故他帶他們出外旅遊時多了一重考慮,但他認為只要安排妥當,老友記一樣可以享受旅程。

他過去十多年與父母遊遍五大洲50個國家城市,旅程從4天至3星期不等,除了英法德意美加等旅遊熱點,更曾與兩老踏足北非摩洛哥、東歐斯洛伐克、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中東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等地。他最近推出《80歲環遊世界》一書,把與父母遊世界的心得都寫進去。

《80歲環遊世界》黃威最近推出專為老友記而寫的旅遊天書,結集他跟七旬父母遊世界的心得,內容實用且貼心。

按體力設計行程

「以為15分鐘路程很輕鬆,對父親來說卻需要一定體力,需中途休息一下才能走下去。」旅途上難免「走萬里路」,黃威建議預先為老友記作體力評估,例如可慢行多久、走多少級樓梯、走多久斜路,再仔細一點,更可向酒店職員查詢或從網際網路查看景點的梯級數目等資訊,以在設計旅程時有所依據。

除了走路,上廁所亦是旅途上另一重要環節,「老友記需經常上廁所,無論乘飛機或火車,最好選近廁所座位,縮短他們上廁所的步行距離」。坐飛機的話,每段機艙的首行為最佳位置,「靠近廁所之餘,該行的空間亦較寬敞,站起來亦較容易」。別少看選座位這環節,黃威指曾經因座位問題而鬧出笑話,黃爸爸按著前座椅背借力站起來,豈料把前座乘客的假髮扯出來,說來可笑,當時的情況想必尷尬極了。

過去十多年黃威與父母(左及中)遊遍五大洲,他事先做足準備,如查看旅遊景點的梯級數目,以考慮父母能否應付。圖為他們遊覽土耳其棉花堡(Pamukkale)古羅馬遺蹟。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長途機加中轉站

黃威過去與父母遊遍五大洲,他認為往歐美旅遊最大問題在於長途機程,建議把長途機程改成兩程短途機,「老友記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減慢,坐太久飛機,分分鐘唔識起身」。他以年過七旬的父母為例,幾年前身體狀況還好,兩老可應付9小時航程,近年最多只能坐6小時飛機。他建議加設中轉站,轉機順道旅遊一下,如往杜拜轉機往歐洲,或飛往北京轉飛至俄羅斯,或往阿布達比轉飛至南非等。他更提醒長者每兩小時活動一下,子女最好不時替父母按摩身體。

乘坐長途機,長者被迫困在狹小空間長達十數小時,坐不安,睡不著,並非長者友善的旅行方式,相比之下,有「海上酒店 」之稱的郵輪便較受老友記歡迎,黃威父母更是郵輪粉絲。「郵輪上的活動幾乎應有盡有,一試草地滾球或簡單到舺板沐浴於陽光之中,都是很不錯的活動。」

善用無障礙設施

黃爸爸因中風而不良於行,需撐拐杖慢行,加上踏入古稀之年,活動能力銳減,每次出門,黃威也會善用當地無障礙設施。如向機場方面借用輪椅,免卻父親在機場走來走去之餘,更可循傷殘通道出入境。住宿方面,他亦會租下傷殘專用房間,房內設無障礙設施,如在坐廁旁設扶手、電掣按鈕加大、近地面位置設緊急按鈕,而且房間地板平坦,連沐浴間亦為開放式(即不設門檻),減少絆倒的風險,營造長者友善的住宿環境。

黃威(右一)年過七旬的父母體力與視力有限,黃威為他們細心設計旅程,兩老一樣可以享受旅行樂。(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你剛退休,摩拳擦掌準備開展旅遊生涯,黃威建議先擬定十年旅遊大計,並從鄰近地區開始旅遊,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便挑戰自己往歐洲自由行。「老友記跟團還是自由行?自己有否足夠體能與耐性獨立計劃行程?子女又會否同行?始終每人身體狀況、喜好也不同,從初次旅遊了解自己的取向,揀選喜歡的旅行方式,自然更享受。」他認為對新手來說,日本會是不錯的起點,「當地人口老化,特別適合長者旅遊,如扶手電梯、升降機、火車開關門裝置等,都特別調慢一點,適合長者的節奏」。

編輯﹕梁小玲

美術﹕SIUKI

文﹕張艾渟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