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是很多小微企業和初創型公司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也是困擾其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將近超過一半的中國企業家反映,有時候走訪了十幾家金融機構,最終都可能拿不到融資。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企業融資的成功性,避免遭遇融資瓶頸呢?
接下來好貸金牌顧問就開門見山,和大家分享一些融資業務上的技巧問題,希望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融資目的:
多條腿走路
事實上,在一個項目大概有60%的把握要做的時候,或者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會遇到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時,就需要開始啟動融資工作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確定一個原則,即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而是至少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構同時保持接觸,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提高融資成功的幾率。
另外,如果企業的此項業務對機構牌照沒有太多的限制,好貸金牌顧問的建議是,在廣泛接觸後,與銀行、信託或資管、券商等金融機構確立合作關係並同時推進。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防止業務受國家政策的變動而被影響,甚至叫停。譬如此前銀監會叫停銀行理財資金進入房地產,致使一些拿地貸款業務生死未卜;二是為了增強自己的迴旋餘地,譬如爭取更寬鬆的放款條件,同時也使得在本公司內部資金選擇時更具競爭力。
打好提前量
據好貸金牌顧問了解,市場上很大一部分企業在資金面臨重度短缺的時候才想著去融資,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很多時候往往適得其反,亂了陣腳。因此,為了提高融資的成功率,未雨綢繆,就需要提前啟動,並做好必要的準備。很顯然,在整個融資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以預料的突發情況,比如上面說到的國家政策的變動,再比如說融資產品被叫停,這些「偶然性」事件往往會影響業務的進程。
再一個就是各金融機構的審批流程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耗費的時間,這些客觀的因素經常是你無法左右的。就目前來看,對於中小企業融資,銀行的業務流程最長、審批環節最多,其中大型國有銀行尤其明顯。除此之外,就是信託、資管、基金等金融機構以及民間信貸機構。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具體還得視實際情況而定。
摸清合作歷史
這裡的摸清合作歷史是對融資雙方而言的。當確定最終的融資對象後,投融資雙方都有必要弄清楚此前是否有過合作以及公司現在的發展狀況。若有過合作,就需要考察以下幾方面信息,包括立項主體是誰,報送資料是什麼口徑,資金成本是多少,放款條件都哪些等等。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不僅可以用來形容競爭雙方,也同樣適用於合作雙方,因為只有足夠了解,才能促成合作更好地推進。所以投融資雙方儘可能地摸清對方的情況,可避免少走很多彎路,大大提高融資成功的機率。
舉個簡單的反面例子,有些企業在向銀行提交項目資料時,由於與早前遞交的資料不一致,從而導致評級環節遲遲沒通過。這樣一來,直接影響了項目的整體推進速度,有時還可能因這一小小的細節忽略,導致原本在交涉的業務因監管政策出台而最終被叫停。顯然,這一後果歸根到底是由於對之前的合作沒有清晰明確的了解。
合理利用中介人
金融市場除了金融主體的參與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即從嗅覺靈敏的投機者應運而生來的資金掮客。這部分人有的是個人作戰,有的會形成短期的臨時團隊,以產生規模效應。而他們本身確實會掌握比較豐富的金融資源和信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人絕大部分是皆為利來,以獲取業務成功後的顧問費為最終目的。因此對項目本身的忠誠度比較低,所以作為融資方,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這類人的存在,首先切勿將過多的精力投放到這些人身上,換句話說就是,切忌將過多希望寄托在這些資金掮客上;其二,當項目操作難度確實大,或者業務推進打不開局面的時候,接觸一些中間人,興許能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思路。
對項目信息瞭然於心
現如今,金融市場的大數據技術和風控技術都在不斷完善,尤其是當融資項目進入實質性的審批階段時,顯現得更加明顯。
確實,金融機構的風控都不是白設的,其中涉及的信息非常全面詳細。所以作為資金的需求方,千萬不能抱有僥倖心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問題可通過後期的處理解決,但好貸金牌顧問認為能做到最好就做到最好。因為你對融資項目的了解越透徹,傳達給金融機構的自信度就越高,操作起來也就越順暢。
巧妙利用時間差
上面講到一些項目由於政策原因被叫停,當然也會出現因政策原因而獲得良好發展機遇的情況。好貸金牌顧問提議,當政策市場放開時,企業可利用這一機會推進業務,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將前面的高成本資金置換成低成本資金,以期獲得最優的融資方案。而當政策市場條件不好時,企業也不能完全和投資方脫離聯繫,而是藉助時間差積累資源,增進雙方的了解,為後期融資做準備。
以上就是好貸金牌顧問今天推送給大家的融資小技巧,如有補充,歡迎積極留言哦!
(金牌顧問分析師:沈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