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綠千層糕
材料:黏米粉300克,粟米粉600克,椰奶(大)4大罐,色素/斑蘭葉汁適量,砂糖300克,生油適量。
製法
(1)將黏米粉、粟米粉、椰奶混合成椰粉漿,按照層數來分成若干等份。
(2)第一份椰粉漿為原色,不加色素。
(3)第二份椰粉漿加入色素,如此每做一層,加重一點顏色,做到最後一層時,顏色為最深。
(4)將一個四方器皿塗上生油,倒入第一份原色椰粉漿,以大火蒸5分鐘。
(5)再倒入第二層粉漿蒸5分鐘,如此每蒸一層皆需時5分鐘,直至最後。
2、
材料 (4人份) : 草莓 250克 、奶油 200毫升 、 砂糖 40克 、 檸檬汁少許、
做法:
1 草莓放入冰箱冰涼,洗凈去蒂置入食物攪拌機,打成泥狀。
2 將1移入大容器中,加入奶油、砂糖和檸檬汁,打至濃稠狀,即可注入玻璃杯內。
3 裝飾用的奶油用打蛋器輕輕打好,即可加在2的表面,以湯匙輕畫些紋路,做成大理石般的漂亮線條。
3、八寶油糕
材料:雞蛋、白糖、蜂蜜、花生油、麵粉、蜜瓜片、桃仁、蜜櫻桃、鮮玫瑰泥
1.拌料:將雞蛋打入缽內,用手將蛋黃擠爛後,再將川白糖、花生油、麵粉、蜂蜜、鮮玫瑰泥投入缽內拌合均勻。
2.裝料:用專用梅花形銅皮糕盒。裝料時,將盒洗凈、烘乾,排入專用平鍋之中,並擦抹少量植物油。再將缽內拌好的坯料用調羹舀入盒內,其分量為糕盒體積的1/2。然後將混合的碎桃仁、蜜瓜片少許撒於其上,中間要放一顆蜜櫻桃。
3.烘製:用拗爐烘烤時,底火應略大於蓋火。烘至糕體膨脹,糕面呈谷黃色時起鍋。冷卻後進行包裝。
質量標準:規格:呈梅花狀,體形完整,表面略凸,無焦糊和夾心現象。 色澤:呈褐黃色,表面油潤光滑。 組織:外酥內細軟,綿糯,無雜質。 口味:純甜,清香,突出雞蛋和多種果料的滋味。
4、安陽血糕
血糕蕎麥麵、豬血佐以其它配料蒸製成糕,然後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後食用。相傳血糕創製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安陽暴雨成災,莊稼淹沒。災後官府發放大量蕎麥種,以解饑荒。蕎麥豐收後,人們以蕎面為食。當時縣城西北皇甫屯村一王姓農民將蒸製的蕎面糕用油炸後,拌以蒜汁食用,鮮食味美。後又在蕎面中加入豬血,味道更濃。於是他遷居城內,以賣血糕為業,生意十分興隆。安陽血糕營養豐富,酥香適口,味道鮮美,經濟實惠,風味獨特,深受當群眾和外地遊客的歡迎。
5、薄荷香糕
薄荷香糕是福建蒲田一帶的著名糕點之一。此糕製作時,不加薄荷香精,而是以鮮薄荷葉的香氣熏制而成,食入口中,余香久留。
原料配方:米粉5千克白糖1千克
製作方法:
1.需選用上等白米,揀盡稗谷等雜物,以清水淘洗乾淨,並用清水浸透。瀝干水分後置石臼內搗碎,過細羅,取潔白的米粉加白糖拌勻。
2.蒸製時,鍋中加水(以不沒至糕點為宜),放入少量的薄荷葉,水開後,將籠屜置鍋上,先鋪上一層鮮薄荷葉,再鋪上潔凈的蒸屜布,將米粉均勻地撒在屜上,稍壓結實(不可太厚、太實,否則難熟),加蓋封嚴,用旺火蒸30分鐘即可。
3.揭蓋後,取一凈木板蓋在屜上翻過來,將糕反扣板上,除去屜布及薄荷葉,切塊,乘熱食之,芳香無比。 產品特點: 潔白如雪,鬆軟爽口,清甜芳香,具有濃郁的薄荷香氣。它不僅滋味鮮美,且兼有疏風清熱之功效。
6、蛋烘糕
清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現漢文翁石室,成都石室中學)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因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遂成成都名小吃。
7、蛋黃千層糕
外皮材料:低筋麵粉440公克、細砂糖20公克、泡打粉20公克、水300㏄。
內餡材料:鹹蛋黃8顆、奶油120公克、香草粉1/2小匙、細砂糖150公克、奶粉2大匙、蛋黃粉1小匙。
做法:
1、將低筋麵粉築成粉牆,中間放入細砂糖、泡打粉、水,混和均勻後,搓揉成麵糰。
2、將麵糰分成4等份,以杆面棍杆成四方形麵皮。
3、取2顆鹹蛋黃切成細末備用。將6顆鹹蛋黃及其它的內餡材料拌勻,再分成3等份備用。
4、備妥,再放入四方形烤盤,放入1片麵皮,用大火蒸5分鐘後取出,鋪上1份餡料後再鋪上麵皮,再蒸5分鐘。
5、之後每蒸5分鐘即取出,重複鋪上餡料與麵皮的動作,直到材料都用完時,最上面鋪上切碎的鹹蛋黃至蒸熟即可取出,冷卻後切菱形小塊即可。
8、頂雪貢糕
頂雪貢糕是懷寧縣傳統產品,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屢獲殊榮。傳說宋神宗年間,王安石出任舒州通判,一天漫遊天柱山,欲下山時,被潛陽十景之一的「天柱晴雪」景色迷住了,正當這時,懷寧地方的一工匠因仰慕大詩人的盛名特地給他送來一些糕點,並請他命名。王安石隨手拿起一塊米糕,一聞香味撲鼻,咬一口鮮美可口,實在是色香味俱佳。看著手中如那山頂白雪般的米糕,王安石脫口而出:「奇哉,妙哉,真乃『頂雪』也。」從此「頂雪糕」就在人們中間傳開了。後來王安石離任回京,懷寧老百姓又送他一擔「頂雪糕」,王安石獻一部分給神宗皇帝,宋神宗嘗後龍顏大悅,發下一道聖諭,將「頂雪糕」封為「貢糕」,懷寧地方年年進貢皇室。
9、蜂蜜桂花糕
原材料:砂糖100克,桂花蜂蜜2茶匙,奶200克,瓊脂4茶匙
調味料:蜜糖適量
烹飪方法:
1.將瓊脂放到水中,用慢火將瓊脂煮爛後,加糖煮至糖完全溶解.
2.瓊脂未完全冷卻之時,加入桂花蜂蜜攪拌均勻,冷卻.
3.加入少數蜜糖即可.
特色介紹:入冰箱冰凍,清涼可口,是夏季最佳消暑甜品.
10、桂花赤豆糕
基本材料 糖桂花14克,糯米粉、粳米粉各500克,赤豆、白糖各100克。
赤豆洗凈煮爛備用。將糯米粉、粳米粉、白糖倒入盆內,拌勻,取出少許作面料用,隨後分次倒入清水,用雙手拌揉至水全部吃盡,再把煮爛的赤豆倒入拌勻。取木蒸籠一隻,下面墊上一塊蒸布,把拌勻的糕料倒入,開著蓋用旺火沸水蒸約20分鐘左右,見蒸汽直冒,面上蒸粉呈赤色時,再把少許用作面料的糕粉均勻撒在上面,加蓋略燜片刻,即熟,在蒸糕上撒上糖桂花,用刀切成方塊食用。
11、桂花香
桂花香糕的原料配方:甲白粳米100千克 白砂糖28~32千克 糖漬桂花500克 香料500克
製作方法:
1.淘米:把米放入米斗,放入八成滿為宜,轉動1~1.5分鐘,倒入竹籮內。
2.攤米吸水:米經淘洗歷干,倒入籃內加水3~5%(視空氣溫度增減)攤開,攤晾10~16小時(需根據米的性質和氣候變化而定)。要求含水分達到26%左右,含水達到要求後,需及時制粉。
3.粉碎:用400型粉碎機,0.4毫米篩眼。需經常注意檢查篩眼,防止粗粉漏下。
4.和糖:和糖的量要視米性和氣候而定,新米水分含量高,糖宜少放,以100千克粳米放28~32千克為宜。陳米水分降低,糖宜多放,以每100千克粳米放30~32千克為宜。夏季氣溫高,糕易烘松,糖需適當多放,冬季氣溫低,糕不易烘松,糖宜少放。要使香糕松度得當,必須掌握好糖的配比。和糖是將適量的糖篩於粉上,邊篩邊擦拌,直至將糖粉拌勻為止。
5.溶糖:糖粉攪拌完畢後,需撳實放置2~5小時,使糖粉溶解。
6.機械搓粉(又名搓夜粉):將糕粉再用400型粉碎機搓勻盛入烘粉匾,匾底需薄薄的鋪一層回粉。
7.烘粉:將盛好糕粉的匾放入烘房,溫度以60℃為宜。
8.加香料擦拌:將烘好的粉加入糖漬桂花粉和香料,用400型粉碎機搓勻。
9.過篩:將搓勻的糕粉,入篩粉機過篩除去粉無雜質。
10.落箱劃坯:用30×30×6厘米木箱底鋪上竹簾、箱板紙和白細布、撳平,將糕粉倒入半箱,鋪上一層薄桂花粉,再將糕粉放上,平箱為止,兩邊用手輕輕端一下,用劃刀弄平。最後將箱邊余粉用棕帚撣凈,再用斷糕刀分成四段,入切糕機切成26塊。
11.蒸糕:將糕箱模放入蒸糕架上蒸,在2千克/厘米2氣壓下,蒸40分鐘。
12.分糕:待蒸糕冷卻後,用不鏽鋼刀輕輕將糕坯按原劃刀痕分切,箱內四周用刀處理潔凈,墊好箱底,便於下次使用。
13.攤糕:將分好的糕整齊平攤於鋼絲板屜上,一屜為一箱,糕攤好後,撣去糕屑。
14.烘糕:將攤好的糕屜放入16米長鏈條爐烘烤,爐溫200℃左右,進爐口宜略低,出爐口宜略高,底面滿度要一致,烘12分鐘左右出爐。
15.裝箱:將烘好香糕按左攤左收,右攤右收法順序整理入箱,揀出次品。質量標準 形態:長方體,稜角清楚,無缺角、缺邊,不翹、不凹,大小均勻。
12、蚝油蝦糕
材料:蝦仁、肥豬肉、澱粉、雞蛋、料酒、胡椒粉、鹽、雞精、蚝油、蔥薑末、胡蘿蔔、捲心菜
1、首先來製作蝦糕。將蝦仁和肥豬肉剁成蓉,加澱粉、雞蛋、料酒、胡椒粉、鹽、雞精、蔥薑末調味,後團圓上鍋蒸15分鐘;
2、再做巢。胡蘿蔔、捲心菜切絲,用鹽麻一下,交叉起來放在盤子上做鳥的巢穴狀; 3、造型。將蝦糕放在胡蘿蔔和捲心菜做的這個巢上,然後用蚝油汁勾芡淋在蝦糕上即可。
13、紅袍油糕
原料:麵粉500克,菜油50克,水350克,老面25克,鹼適量。
調料:白糖、芝麻、花生粒、糕粉、玫瑰糖等適量。
製作方法:炸。鍋先燒水,加入熟菜油後燒開,撒入麵粉在鍋中邊攪邊燙熟。起鍋後放涼再加入老面發酵,然後加適量的鹼中和揉勻揉透,製成「全燙麵團」,將白糖、芝麻、花生米、玫瑰糖等製成白糖芝麻餡。將揉勻揉透的麵糰下成10個劑子,包入餡心,搓圓後壓成圓餅狀,下入7、8成熱的油鍋中炸成金紅色,熟後即成。
14、紅棗千層糕
主料:小麥麵粉 1500克
輔料:酵母 15克 泡打粉 20克 肥膘肉 100克 桂花 25克 棗(干) 150克
調料:白砂糖 150克 豬油(煉製) 80克 各適量
1. 把肥膘肉、紅棗分別切糕;
2. 將麵粉過篩後納盆,加入白糖、豬油、乾酵母、泡打粉、水和勻成麵糰;
3. 用壓面機把麵糰壓過後切成長方形,面上刷上一層豬油,撒上一層麵粉,對摺後又擀成長方形;
4. 再刷油撒肥膘丁,撒粉,依此方法3~4次;
5. 最後擀成長方形,面上撒上,沾上紅棗粒、蜜桂花少許,上籠蒸熟即成。
15、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創始於清同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16、雞骨香糕
雞骨香糕(紹式)
原料配方 甲白粳米100千克 白砂糖25~26千克 精鹽1.6千克 香料100克
製作方法
1.烘粉:需視氣溫高低與粉質干溫程度確定,一般除炎熱的夏季節外,均宜 進低濕烘房稍加熱。
2.成型:用30×30×8.5厘米木質高橫箱,將糕切成小四方形。
3.烘糕:將糕坯平攤在鐵棣上放入50~60℃散熱器烘房烘16小時。
質量標準 形態:小四方形,垂直,不歪,不翹。
色澤:雪白色,均勻一致。
組織:粉質細膩,糕體乾燥,無糖粒。
口味:硬而不僵,咸甜適宜。
17、夾心蝦糕
夾心蝦糕是安徽巢湖地區喜慶筵席上的名菜,系選用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特產白米蝦,取其熟後不紅的特點,製成潔白鮮嫩的蝦泥,間以綠色菜汁配製的翡翠蝦泥層,以旺火蒸製而成,工藝精湛,火候獨到。
18、江西燈芯糕
燈芯糕是江西貴溪和湖南湘潭兩地傳統副食特產。早在清乾隆年間貴溪雄石鎮龍興鋪燈芯糕就已很有名。因形似燈芯,含油豐富,可以點燃而得名。選用長粒晚糯,新鮮純麻油和白細蔗糖並加高檔香料,精工製作而成。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凈的玉桂香味。而且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到最後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
19、荊州魚糕
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經過荊州時,因路途勞累,娥皇染疾喉嚨腫痛,唯欲吃魚而厭其刺,於是善良的女英結合當地一漁民的指導,融入自己的廚藝,用魚、肉、蓮子粉等蒸成魚糕,娥皇吃後,病情迅速好轉,舜帝聞之,對魚糕大加讚賞。魚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20、蓮蓬雞糕
雞脯肉100克,西紅柿3個,鮮豌豆、火腿末、油菜葉適量
1.油菜葉切絲,雞脯肉砸成泥,蛋清摻入麵粉和干澱粉攪均,菠菜擠汁;
2.雞泥加調料、熟豬油、菠菜汁、蛋清攪成糊;
3.取14個小酒盅,分別抹上熟豬油,裝入雞泥,嵌上豌豆,綴以火腿末上籠蒸5分鐘後取出, 放入大湯碗, 倒入雞湯, 燒開勾芡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