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本月料簽協議 共用南中國海爭議水域
(美國訊)中國和菲律賓預計本月簽署一項有關南中國海安全與合作的協議,以便能和平共用兩國在南中國海存在主權爭議的海域。
《美國之音》引述新華社的報道說,中菲官員本月將在北京舉行有關南中國海問題的首輪談判,會談日期還未公布。
海牙萊頓大學菲律賓國際關係問題學者薩索特說:「這一談判將進一步改善菲中關係,而菲中關係穩定對菲律賓經濟和安全不是壞事。」
報道稱,中菲有關南中國海的第一個協議可能不會涉及具體問題,但將反映去年10月菲總統杜特爾特訪問北京時與中方簽署的聯合聲明。中菲在該聲明中承諾,改善雙方海岸警衛隊之間的合作,並研究處理「緊急事件」的途徑以及應對「人道主義和環境問題」,包括保護海洋環境。
菲律賓在2013年要求國際仲裁庭對菲中在南中國海的15項海洋權益爭端進行仲裁。仲裁庭於2016年作出對菲律賓有利的裁決,北京對這場訴訟由始至終堅持不參與和不接受的立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洋安全問題研究員郭柯林說,中菲若能達成協議,中國將可藉此表示在國際仲裁庭做出裁決後,中國仍能夠和提出南中國海主權聲索的東南亞國家和平合作,而無需外力如菲律賓傳統軍事盟國美國施加壓力。「人們已經看到中國利用菲律賓作為例子提出一種反論,『看,美國不應當介入菲律賓事務,儘管菲律賓是它的盟國』。」
薩索特預計,未來的會談可能使中菲逐漸走向詳細具體的海洋使用協議,如同2004年中國和越南所達成的協議那樣,規定了誰可以在北部灣海域捕魚。該協議的談判持續了六年,前後進行了17次雙邊會談。中菲若也達成類似協議,兩國漁船和油氣勘探設施就可以更準確地知道在何處作業不會引發對峙。
杜特爾特去年6月上任後,採取疏美親中的外交路線。中國去年10月許諾向菲律賓提供240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
台灣智庫中國高等政策研究會秘書長楊念祖說,菲律賓要爭取的是中國在基礎建設項目上進行大規模投資和援助,並希望中國保證中國船隻不會幹預菲律賓在自家水域進行捕魚和資源開採作業。
他說:「由於中菲國力懸殊,雙方的談判主要是按照北京的條件進行。因此可以預計,任何相關的協議都將模糊到避免將來傷害中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