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飲食的路上,你不僅要戰勝美食的誘惑,還要認清楚很多讓人深信不疑的「營養流言」,否則很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
吃水果會變胖
儘管水果中含有果糖(與葡萄糖一樣,同為單糖),但它還可以提供大量的纖維素。纖維素不僅有助於增加飽腹感,還具有控制和調節血糖的作用,因此適量食用水果是不會讓你變胖的。當然,如果你還是覺得不放心,可以選擇低果糖含量的水果,如草莓、藍莓。
不過「喝」下去的水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果汁和沙冰的加工中,去掉了水果中大部分的纖維素,這使得其中含有的果糖讓你的血糖水平快速上升,促進了脂肪的儲存。
2.
控制熱量就好,吃什麼無所謂
很多人都認為,想要變瘦,只要減少攝入的熱量就可以,但真實的情況卻更複雜一些。不同類型的食物在體內會經過各自的消化通路,它們對飢餓程度、激素和大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一些只會產生熱量而沒有其他的作用。
舉例來說,一罐汽水和兩個煮雞蛋,它們的熱量都是140千卡左右,但是汽水中有大量糖,會讓你的血糖水平飆升,導致脂肪的儲存,而雞蛋卻含有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可以增加你的飽腹感,有助於控制體重。
這樣來看,你更應該將精力集中在選擇高質量的食物之上,而不是一味計算食物的熱量。
3.
雞蛋膽固醇含量高,每天一個即可
膽固醇並不是什麼有害物質,它對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構成細胞膜、合成激素等。
一般來說每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不要超過300毫克,一個雞蛋中大約含有200毫克的膽固醇,但人體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每天說吃3~4個雞蛋,真正被吸收的膽固醇也不會超過上限。
此外,雞蛋黃中除了含有膽固醇外,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可以起到調節和控制血膽固醇的作用。
4.
脂肪不利於健康,越少攝入越好
你不想長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絕不能將脂肪排除在飲食之外,因為它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養素。天然存在於油性魚類、堅果、橄欖油和鱷梨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飽腹感很強,實際上可以提升你的代謝水平,幫助身體燃燒多餘的熱量。
就算是飽和脂肪酸,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發現,在肉類和乳製品中發現的飽和脂肪酸,少量攝入可以起到強化免疫系統、維持細胞結構、促進骨骼健康和提升睪酮水平的作用。而在椰子油中,含有一種少見的中鏈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平衡血糖、提升精力、促進身體代謝,還具有抗菌、緩解炎症等作用。
其實,你真正要避免攝入的脂肪是反式脂肪酸,它通常存在於餅乾、人造奶油和油炸食品中,與包括心臟疾病和糖尿病在內的很多健康問題有關。
5.
多吃蛋白質會損害腎臟
這個廣泛流傳的說法,其實是來自於一項對已經存在腎臟問題的受測者所進行的研究。如果你的腎臟健康,就算你採用的是高蛋白質飲食,也完全不用擔心。
在《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夠支持「蛋白質會損害腎臟」的觀點。這項研究同樣發現,高蛋白質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蛋白質2.25克),可以幫助你燃燒脂肪和塑造肌肉。
如果日常飲食中你的蛋白質攝入量不足,可以選擇服用蛋白粉來滿足身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