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每當新老皇帝權力交替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生判亂。老皇帝在經過反覆斟酌考慮後,留下了繼承人,可事情的發展卻完全與他們的原意背道而馳。連康熙這麼偉大的皇帝,都掌控不了自己繼承人的問題,更何況其他人?
而漢高祖劉邦,憑藉著神奇的預測,幾句話留下的計謀,卻讓大漢400年江山穩固。由此可見,他從一個小小的亭長,成長為萬里江山的主人,其成功之道是很常牛逼地。他在安排自己身後事時,竟然確的預測出所有人,所有事的發展,可謂神乎其神。
政局之爭
在漢初的政治格局中,存在著兩大勢力,一是以呂后為首的「後黨」,主要成員是呂姓外戚;二是以蕭何為首的「相黨」,主要成員為朝中大臣。這兩派在劉邦的調停下,始終處於平衡狀態,誰也強不過誰,所以大家都要聽皇帝的話。
可是如果新任皇帝處理不好兩派平衡,讓其中一派坐大的話,那麼漢室江山就很危險。劉邦的牛逼之處,就是在死後也做到了讓兩派平衡。
劉邦的計謀
劉邦算是中國皇帝中最坦然接受死亡的人。他在一次鎮壓判亂判亂中受了箭傷,從此之後病情就反反覆復的總不好。呂后為他請了一個外科聖手,他把醫生趕了出去,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然後,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劉邦死前就把大臣們叫到一起,帶著他們集體宣誓。誓言的內容也很簡單,就兩條:
1,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漢室江山還存在,就永遠善待大臣們的子孫後代)
2,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不姓劉就不能封王,不立大功就不能封侯)
這兩項相當於遺囑的誓言,從根本上杜絕了兩黨篡權奪位的可能性(PS:三國時期曹操就是先異姓封王,其子曹丕才篡位當皇帝的)。漢初兩黨相互制衡,誰先稱王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所以這份遺囑立的相當巧妙。
然後,劉邦很放心的將太子託付給相黨,而太子又有一個強勢的母親,和能征善戰的外戚們。從而達到了一種平衡。
神奇的預測
在劉邦死後不久,呂后就坐不住了,她剛準備發飆,可發現劉邦生前已經針對她做出種種安排。陳平和灌嬰在滎陽有大軍十萬虎視眈眈,樊噲和周勃在燕代兩地還有二十萬大軍,隨時可以支援長安。呂家掌控的軍隊,不可能比他們更快。
沒辦法,呂后只能聽劉邦的話,先後讓曹參、王陵和高平做丞相,周勃做太尉。但分封大臣這種事,怎麼能少得了呂家人?於是呂后一意孤行的封了他們呂家子弟十幾人為王。
但呂后卻忽略了,呂家除了她自己之外,再沒有什麼傑出的政治人物。所以在呂后後死,呂氏與劉氏宗親和大臣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齊王劉襄首先發難,高平和周勃在朝廷內立刻響應,滅了呂氏滿門。
理由也很簡單,是劉邦早就想好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