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胎盤」這個概念,是我兒子出生的那一晚,老婆下午2點多進的待產室,一直等到晚上11點多才出生,產科的護士出來問家屬,胎盤怎麼處理,我母親是個傳統的農村婦女,她一直勸我說拿回家煮了吃掉,而我岳母也說弄熟了給我老婆補身子,還有在產房門口等了很久的一位老婦人,說要向我購買。
我思前想後,還是決定不要胎盤,讓醫院處理了。因為我覺得這東西是人身上掉下來有點噁心,吃不下嘴。按照我簽字的委託書上描述,醫院會把胎盤焚燒,至於醫院到底有沒有處理,或者另外轉賣掉,就無從查起了。
胎盤,是人類妊娠期間由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器官。胎兒在子宮中發育,依靠胎盤從母體取得營養,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胎盤還合成多種激素、酶和細胞因子等,以維持正常妊娠。胎盤還是一味中藥,稱之為紫河車。
紫河車,即人胞衣、胎衣,為健康產婦娩出之胎盤。《本草綱目》釋其名謂:「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將兆,九九數足,胎兒則乘而載之,遨遊於西天佛國,南海仙山,飄蕩於蓬萊仙境,萬里天河,故稱之為河車」。母體娩出時為紅色,稍放置即轉紫色,故稱紫河車。
該屬種類品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於「本草拾遺」。
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最早將人體胎盤作為保健養生用物的當首推在2200年前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京都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找遍天下長生不老的處方,竟是胎盤。秦始皇便將其推崇為長生不老藥。自此之後,胎盤一直做為皇室養生之上品。清宮太醫私傳,慈禧太后在中年以後就長年服食足月頭胎男嬰胎盤,以養容顏。在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所畫的肖像中,慈禧雖時年過半百,卻面容嬌媚,風韻迷人,儼然一位中年貴婦,其養生美容之道中,胎盤的作用可見一斑。不止中國,在西方,宮廷也有服用胎盤的歷史,十八世紀法國路易十六的王妃以及傳說中的美女瑪莉愛德華,都服用過人胎盤。
連始皇帝和慈禧老佛爺都服用過的寶貝,卻被我嫌棄了。當查詢了上述資料之後,我對我的決定很後悔,醫院在騙我簽署處理委託書的時候是否存在欺詐行為,我深表懷疑。按照常理推測,既然是中藥,那麼婦產科醫院就很有可能鑽了這個空子,或賣給中藥店,或賣給個人。門口向我購買的老婦人正是如此。
因此各位即將要為人父人母者,一定要妥善處理好這件寶貝啊,莫不可被別人鑽了空子。與其便宜了別人,不如自己用,就算自己不用,找個地方埋掉,或許會比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