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歷史上,吳國是位於東南方的一個國家吳國的第一任吳王是孫權(孫權後來又稱帝了),然而真正開創吳國的實際上是孫權的哥哥孫策,應該說整個江東基業完全是孫策打下來,孫策是東漢末年一位鋒芒畢露的歷史人物,打下江東僅僅用了短短的數年時間當時曹操也把他當成了心腹之患。可惜英雄薄命,孫策在一次狩獵中被刺客刺傷,後來傷勢嚴重去世年僅26歲。
孫策被刺傷之後傷勢嚴重,這時候東吳重臣張昭等人有意扶立孫策的三弟孫翊為主。孫策卻把孫權叫來當著眾人面親自給孫權配上印綬,並對孫權說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從這裡我們看出孫策對這位弟弟不僅感情深厚還對他寄予了厚望。
後來事實證明孫策的選擇是對的,孫權在不僅在亂世之中保下了孫策打下的基業,而且還南面稱孤成為一代帝王。然而孫策稱帝之後的對孫策家族的照顧卻表現一般,孫權稱帝之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並沒有給孫策追封帝號。對比下後來西晉的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追封自己的伯父司馬師為景皇帝,孫權的表現可就顯得有些差勁(當初司馬師在魏國獨攬大權,司馬師死後將權力給了自己弟弟司馬昭)。
孫策生有一子叫孫紹,孫權登基之後也只是給他封為吳侯。孫權的四子孫霸深受孫權喜愛被孫權封為魯王,從這可以看出孫權對孫紹這個侄子並沒有特別的照顧。《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孫權稱帝之後,孫策作為東吳的奠基人自己的後代卻沒有被封王而覺得孫權「於義儉矣」。小編認為陳壽的評價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裡在補充一句的是,孫紹的兒子 孫奉後來因為吳末帝孫皓懷疑他謀反而被殺,孫策的這一脈被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