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海軍同行:全球首創「四合一」戰艦

@ 2017-05-03

丹麥海軍在歷史上曾有過短暫的輝煌,19世紀初敗給英國後就一蹶不振。冷戰時期,丹麥海軍的防禦範圍極大地收縮,只能進行有限的近海防禦。海灣戰爭爆發後,丹麥還向波斯灣派出一艘護衛艦,但實戰表現很差。海外行動能力嚴重不足使丹麥意識到必須要使海軍強大起來。

「阿布薩隆」級支援艦可供2架EH-101或是CH-47支奴干直升機登艦操作與維修。

上世紀90年代,丹麥海軍中只有為數不多的老舊艦艇。對於新的戰艦,丹麥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除了火力強大外,還需具備現代化的指揮控制能力,而且要有大的貨倉和滾裝通道來運送地面部隊所需的各種裝備和物資。此外,還要配備醫療設備能像醫院船一樣能執行海上救治的任務。基於這樣的需求,丹麥在新世紀初建成了一款新型的「阿布薩隆」級戰鬥支援艦。

「阿布薩隆」級尾部設置有塢艙門,方便小艇進入。

「阿布薩隆」級可搭載特種部隊,最多能停放10輛豹2主戰坦克,這時它的功能類似兩棲運輸艦。但與美軍的「紐奧良」級和中國071型船塢登陸艦不同的是,它配備的武器攻擊能力更強。該級艦裝有美製127毫米艦炮,可發射增程炮彈。另外,艦上配有「魚叉」反艦飛彈和垂直發射的「海麻雀」艦空飛彈。其綜合戰鬥力不遜於德國海軍的F-123型護衛艦,完全可以像大型驅護艦隻一樣在遠洋執行任務。艦上的通訊系統包括高頻、超高頻、極高頻無線電通訊設施,可有效與北約盟國進行戰術通聯。利用先進的通訊設施,「阿布薩隆」級能在北約海軍的編隊中充當指揮艦。

「阿布薩隆」級支援艦的建造成功給了丹麥海軍極大的鼓舞,讓丹麥能夠更加熱衷於海外干預行動。無論是軍演、人道主義救援還是反海盜行動,「阿布薩隆」級都能夠較出色地完成。

「阿布薩隆」級支援艦與中國海軍護衛艦在執行反海盜任務

隨著冷戰結束,作為北約國家的丹麥重新調整了海軍發展戰略,海軍基本任務也從原先的海上維權、保障航線安全變為全球範圍的衝突防範及危機管控,進一步朝北約要求的積極靈活、快速部署、高效指揮的方向靠攏。

位於北歐地區的丹麥沒有大規模戰爭的威脅,經濟雖發達但畢竟是個小國,不可能對海軍投入太多,所以發展多功能戰艦就成了海軍的首選。像「阿布薩隆」級這樣的軍艦雖然單艦維護成本較高,但是整體上降低了丹麥發展海軍的成本。有了一支精幹高效的海軍力量,丹麥也逐漸告別了「北約邊緣國家」的身份,逐漸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現在丹麥海軍總兵力還不到4000人,但是近到波羅的海,遠到亞丁灣、紅海都能看到丹麥海軍艦艇的身影。特別是亞丁灣反海盜的行動中,「阿布沙隆」號作為旗艦與多個國家艦船組成編隊協同作戰,海上「多面手」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它的出色表現使丹麥皇家海軍成為北歐國家反海盜的先鋒。

丹麥海軍「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配備了更強大的火力

「阿布沙隆」級支援艦大型化、多用途化的模式讓丹麥海軍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隨著新一代現代化戰艦相繼服役,丹麥人似乎又見到了幾百年前「卡爾馬」艦隊的榮光。

中國軍事,中國,海軍,同行,全球,首創,四合,戰艦,中國軍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