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女兒4千萬,王菲愛女2千萬……明星都愛花的錢在哪兒?

@ 2017-05-02

劉德華女兒4千萬,王菲愛女2千萬……明星都愛花的錢在哪兒?

龍樹資本

5天前

領讀LING DU

大S買鞋子最貴的一雙10萬元,偶爾花幾百萬台幣收集限量版的愛馬仕包包。

王菲是出了名的「出手闊氣」,一身行頭10萬元起價,換季買衣服動輒五位數字。

非名牌不穿的劉嘉玲,每件衣服從10萬元起價,電視劇曾創下自掏腰包買100多套服裝的輝煌紀錄。

而這都不算什麼,能花錢不代表會花錢,下面幾個明星,花了大價錢卻少有人詬病,就是因為他們確實把錢花的很「值」!

揮金如土,卻被贊會花錢?

去年10月,章子怡為女兒醒醒購買了1000萬保險。同時,她也為自己購買了巨額的養老保險,據說年繳保費高達到500萬元人民幣。

劉德華友人表示,天王已為女兒準備好約4千萬台幣的教育基金,等她18歲時就可自由取用。

王菲與竇唯離婚後,獨力供養女兒竇靖童,為了令女兒在18歲成年後生活可以有絕對保障,王菲為竇靖童購下2000萬港元的巨額儲蓄人壽保險,需要供繳不菲的保費。

謝霆鋒坐擁10億身家,但他非常了解娛樂圈的殘酷,在Lucas出生只有22天的時候,他就花了1千多萬元港幣幫兒子買保險和基金。

為什麼明星都這麼捨得?

保險業在西方已經發展300多年,在我國雖有70多年歷史,但真正意義的保險業是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才剛剛起步。目前國際上已經有許多「百年老店」,比如荷蘭全球人壽、安聯人壽,以及最近熱炒的「香港保險」保誠和友邦等。

中國剛開始發展保險業務的幾年,從業人員不規範的銷售行為甚至給我們留下了「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的」惡劣印象,而近些年通過有關單位的整頓和企業自身競爭需求,國內的保險業也越發彰顯活力。

為什麼保險業能長盛不衰、基業永存?

也許下面幾個小故事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故事1:在—起交通事故中,一輛寶馬車和一頭牛相撞,牛死了,開寶馬車的司機也身亡。由於司機是肇事方,按照有關規定,養牛的老農得到司機家人給的1000元補償金,而司機卻沒有任何的補償。

中國珍貴動物金絲猴珍珍和寶寶赴日展覽期間,日本猴園向保險公司投保了意外傷害保險,保險金額為2億日元,而負責飼養金絲猴的中國職工卻還沒有一個人擁有保險保障。

點評:動物然比人還值錢,這個事例聽起來近乎殘酷,但這樣的事在當今中國並不少見。

故事2:小鎮上有兩個人,一個非常富有,經營著一家大工廠。另一個卻過著平凡的生活。一場意外奪去了兩人的生命。富人的工廠立即陷入混亂,很快破產了,他的家人不得不從原來的大房子裡搬了出來,生活日漸困苦。另一個,他的家人雖然悲痛,但因為他生前投了保,他的家人獲得了保險公司的理賠,他們仍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點評:能在最關鍵時候為你和你家人提供幫助的,才是真正的財富。

故事3:裁縫師傅在縫衣服的時候,總會在衣服上多縫一個鈕扣,以備不時之需。

點評:保險的作用其實就相當於這個鈕扣,但為什麼總是當您需要它的時候,才會想到它呢?

人的生命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只是當過去人們仍處在溫飽狀態時,填飽肚子才是最主要的需求,哪還敢奢談什麼生命價值。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生活逐漸富裕起來之後,一種自我保障的潛意識終於開始在中國人頭腦中涌動:來之不易的好日子不能再付之東流,需要提高生命的質量。各種類型保險的出現也是為了迎合這種市場需求,更多人選擇主動挑選合適自己的保險,以免幾十年辛苦積累的財富在動盪的環境中「裸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