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座城市,將成為未來城市的典範

@ 2017-05-02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世界海拔最低的超級酒店,長江大橋上精確到毫米的 " 握手 ",即將矗立在香港對面的 " 未來城市 "……

" 五一 " 勞動節期間,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 中國建設者 ",向他們致敬。

Sponsored Links

深圳國際機場以西 7 公里,這片與香港隔海相望的窪地,正在崛起一座未來之城。將在幾年後,變成珠三角的活力之都。

這片窪地就是建設中的深圳空港新城。

城市的規劃者決心在這裡打造未來城市的典範,並在城市建設之初,就做好百年大計,杜絕反覆開挖道路,暴雨來臨時不再出現內澇,消滅城市上空密布的電線,監控看不見的地下風險 ……

未來的城市裡,不再會有內澇

所處可見的各種雜亂井蓋,也不會再有。

Sponsored Links

解決方案,就是全新的預設地下綜合管廊。

中冶集團副總工程師王振智曾經引進日本技術,建設寶鋼廠區的地下綜合管廊。擁有超過二十年的豐富經驗。

據他介紹,目前在地下綜合管廊方面最先進的國家,還是日本。

王振智介紹地下綜合管廊的重要性

早在上世紀 20 年代,東京有關方面就在市中心的九段地區幹線道路地下修建了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將電力和電話線路、供水和煤氣管道等市政公益設施集中起來。

地下綜合管廊投入使用以來,有關地區不僅沒有發生過主幹線道路被開膛破肚、道路堵塞、周邊環境被破壞等問題,還方便了電力、通信、燃氣、供排水等公益設施的維護和檢修,幫助有關方面提供良好的市政公益服務。

Sponsored Links

既然要一步到位,困難是免不了的。

中國二十冶廣東分公司總工程師許海岩負責管廊涉及各單位的協調工作,他為此付出了自己的頭髮。

對此無比心疼的老婆,給他包里塞了堅果。

那麼,他面對的是什麼困難呢?

原來,管廊各使用單位都會提出各自的要求,而且往往為了保持前瞻性而要求得稍微多一些,但管廊的容積、以及施工成本都是有限的。

所以他要取捨。

Sponsored Links

經過一次又一次協調會議,終於確定了方案:

而相對安全的通信線路和自來水管線,則併入另一個分艙。

另外,為了以後的發展餘地,還特別留了一個空艙。

協調問題解決了,早已饑渴難耐的挖掘機大軍,終於可以開工。

Sponsored Links

儘管地下綜合管廊的理念並不新鮮,但中國許多新的城區在誕生伊始就做好管廊規劃建設,仍然擁有許多後發優勢,比如可提前設計機器人檢修軌道、真空垃圾回收網絡、為管道植入晶片統計數據,為形成 " 大數據 " 智能城市打下基礎等 ……

紀錄片介紹,由於地下綜合管廊集中了電力、燃氣、自來水、下水道、通信線路等等管道和線路,堪稱城市大動脈。因此必須確保在安全上萬無一失。

比如在防火上,就分不同情況設置了自動噴淋、自動真空閥、自動通風系統(針對燃氣泄漏)等多種滅火減災措施。同時,還安上了人員定期巡查和機器人 24 小時巡查兩道 " 保險 "。

" 垃圾圍城 " 也是許多城市面臨的難題之一。

工程師許海岩介紹,未來可設置真空垃圾管道,連接到每戶人家。

許海岩還介紹,在新建的管廊中,提前設置了智能系統,可對管線數據進行監控和統計,形成大數據分析。

建這樣的 " 未來城市 " 是為了誰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