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3個月前,特別喜歡攢肚,每次都是3天左右才拉一次大便,因為吃的純母乳,也沒有其他症狀,醫生說正常,可是在他4個月的時候,突然開始一天好幾次大便,大便呈現蛋花狀、黃綠色,一天可以換7-8片尿不濕,以為寶寶是生病了,醫生說讓把寶寶的大便收集起來送醫院化驗,還要求是拉出來半小時內的無污染大便,於是我們費勁費力的,用保鮮袋收集寶寶剛拉出來的「珍貴的」排泄物,在半小時內飛速送往醫院,所幸結果檢查一切正常,醫生告訴我們這個是寶寶的生理性腹瀉,只要不發燒,無嘔吐,食慾正常,過幾天自己就好了,有過這樣膽顫驚心的尷尬經歷後,我就特別注意觀察寶寶每次的大便,包括時間,形狀,顏色,發現寶寶大便真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呢!不同階段的寶寶拉屎不一樣,寶媽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哦:
1、 沒有添加輔食前(4-6月前)的寶寶
這一階段,寶寶大便正常是金黃色的軟糊糊狀,無明顯臭味。如果大便出現大量奶瓣,泡沫狀,且伴有酸臭腐敗氣味,則說明你家寶寶消化功能紊亂了,需要調理下,可以口服媽咪愛等益生菌調理。在此期間,有的寶寶會在四個月時出現生理性腹瀉,就是一天中大便次數增多,呈現稀水樣,但是每次拉的不多,只要寶寶食慾正常,沒有哭鬧,能吃能睡,體重增加正常,平時適量喂些白開水,一般過幾天就好了。
2、 開始添加輔食後,1歲半前的寶寶
此時的寶寶正常大便開始有臭味了,大便慢慢的不再是糊狀,而是軟條狀,顏色黃色。但是如果添加輔食後,寶寶還是出現「攢肚」現象,則要警惕寶寶出現積食現象,因為積食久了,會讓寶寶比較容易發熱感冒生病,如果你發現你家寶寶比較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不妨仔細觀察下寶寶的大便,或許能找到根源,想要避免寶寶積食,建議每天晚上用手掌輕輕的幫寶寶按摩肚子,記著是順時針方向哦;如果寶寶大便還是不成形,比較稀,呈綠色,有顆粒,甚至能分辨出吃的什麼輔食,則說明寶寶消化不良,有腹瀉傾向,記得要幫寶寶按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哦。
3、1歲半後的寶寶
此時的寶寶,大部分都走跑自如了,隨著每天運動量增大,食量也增多了,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現便秘症狀:寶寶大便比較干硬,奇臭無比,且拉屎困難。這大部分是因為補水量不足。如果你家寶寶特別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儘量讓寶寶多吃水果,蔬菜,每天吃飯要多喝些稀米湯,米油等。此時可以鍛鍊寶寶自己坐便盆排便了,每天定時讓寶寶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久而久之,寶寶身體就會定時發出排便信號,只要每天保證寶寶拉屎出來,一般就不會出現便秘積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