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孫怡撞臉出新高 3:2黃金比例的小V臉我也想撞啊啊啊!

@ 2017-05-01

不知道瘦司們在生活中

會不會遇到這種情況

就是在看到一個人的時候

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個時候要是有人在一旁說一句

他跟那個xx好像啊

立馬就會恍然大悟……

我們圈管這叫「撞臉」

如果說劉亦菲張慧雯如同姐妹的話

那麼白百何和王珞丹簡直是雙胞胎了

可兩人是同臉不同命

白百合出軌鬧得沸沸揚揚的

王珞丹卻躺著也中槍......

分不清白百何和王珞丹的吃瓜群眾跑錯片場

導致王珞丹微博淪陷。

兩人自從出道以來

就因為長相

風格等多方位相似

在戲裡戲外

爭奪演藝資源的道路上戰到了頭破血流。

其實

明星和明星撞臉並不稀奇

高仿度達95%的李沁和孫怡

也是要逼死臉盲症的節奏!

那些敢自稱是認臉達人的

有本事分辨她倆試試

畢竟小編都有點懵了~

豈止是長得像

乍一看完全分不清誰是誰

尤其對於一些不了解兩人的路人而言

這難易程度完全不亞於

在無數個白百合頭像中找到王珞丹的頭像啊。

既然李沁和孫怡一起上熱搜

難免就會有人把兩人放到一起比較一下

最後自然就要分出誰比較美

誰比較有實力等等。

不過機智的瘦瘦想了一個辦法

不費力

就可以把她倆區分開來

多看看她們演的劇就能分清啦

李沁較孫怡出道早一點

在2008年的新版《紅樓夢》中

薛寶釵一角走入觀眾的視線

李沁的古裝很經典。

再來看孫怡

93年的小花以《羋月傳》而出道。

但一旦穿越回現代

混跡娛樂圈多年的瘦瘦

面對那麼多「逆天撞臉」

上個廁所回來

已經分不清哪個是李沁哪個是孫怡了。

簡直是親媽都分辨不出來呀!

不僅僅是長相

就連日常自拍和很多愛好居然也都一樣

風格也都屬於可愛活潑的

不信我們就來扒一扒!

兩個人都是吃貨

同樣的怎麼吃吃不胖。

都是多連拍達人。

自拍一定少不了的筆芯。

美女原來都是托塔天王?

熱血的愛國少女們。

氧氣美女都愛海邊小清新。

和花自拍,也是人比花美呀。

紗裙更能體現兩人清純的氣質。

換上背帶牛仔更減齡呢。

同樣的

兩個人都是寵物愛好者。

這撞臉撞得像親姐妹的倆人

究竟誰是高配誰是低配

吃瓜路人也是各持己見

還發展出一波「挺李派」和「挺孫派」。

李沁>孫怡

孫怡>李沁

不論她倆誰高配誰低配

兩個人都是秀氣長相應該不會有異議

氣質上的相似點得益於五官的相似

布局不緊湊也不散漫

圓圓的眼睛和小巧的鼻子占地面積都不大

臉上留白多,顯得溫婉秀氣

更決定性的一點也在於臉型

從臉型來看

兩人都是巴掌大的小V臉

這樣的小臉我也樂意撞啊啊啊啊啊啊!

首先

兩個人的臉部長寬比例很接近

都是大約3:2的黃金比例

更明顯的是臉部輪廓的相似

額頭和顴骨是等寬的

從下巴部分才開始變窄

「小V臉」面部比例

臉頰和肩膀平行線呈45°角。

如何擁有一張V型小臉?

化妝法

7:3黃金比例粉底畫法

臉部中央使用與膚色相同的粉底

凹陷部位使用暗色粉底

按照7:3的黃金比例塗抹

通過妝容消除余白部位

實現立體小V臉。

一、按比例塗抹底妝

Step 1、用指腹將黃色飾底乳均勻塗 抹全臉,遮蓋黑眼圈、暗啞、毛孔、粉刺等瑕疵。

Step 2、臉部中央部位,由內向外塗抹與膚色接近的粉底。

Step 3、臉部外側與顴骨下方,由外向內塗抹暗色粉底,收斂輪廓。

Step 4、鼻翼兩側及黑眼圈處薄薄地塗抹一層遮瑕膏遮蓋。

Step 5、用腮紅刷在整個臉部的內側中央部位,輕掃質感細膩的散粉。

二、強調光線集中的部位

1、在額頭、鼻樑、眼部下方、下頜處,塗抹白色透明高光粉。

2、在下眼瞼著重塗抹亮度更高的閃粉,營造出光澤立體妝效。

耳環法

一雙耳環也能「削骨整形」

不同臉型要選擇不同形狀的耳環。

Oversized earrings

不僅不容易在大街上撞到重複的

最重要的是能讓你擁有精緻小V臉

瘦臉大法好。

按摩法

促進臉部淋巴循環

對於面部浮腫、松垮的餅臉妹來說

收緊線條最重要

可又不願意挨刀子挨針扎腫麼辦

找准以下10個穴位持之以恆的按按按

不僅效果勝過保養品

你下次再拍照時真的不用費勁利器去修臉哦!

1、 承泣穴——對抗眼袋鬆弛

位於眼球的正下方,常按這裡能提高胃部機能,防止眼袋鬆弛;

2、 攢竹穴——緩解眼疲勞和浮腫

位於眉毛下方凹陷處,當眼疲勞或頭痛時都會引起眼部四周浮腫,常按這個穴位能幫你緩解不適;

3、 太陽穴——提神醒腦

位於眼睛與眉毛之間的側面,向後約1橫指處,快接近髮際線的位置,多按可以提神醒腦,促進新陳代謝。

4、 頰車穴——清除臉頰浮腫

沿著臉部下顎輪廓往上滑,你會發現一個凹陷處,就是頰車穴。常按這裡可以消除攝取過多的糖分造成的胖臉;

5、 迎香穴——減輕肩膀酸痛

位於眼球正下方,鼻翼旁邊,常按這裡能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鬆弛,還能減輕肩膀酸痛;

6、 承漿穴消除胸頸浮腫

位於下唇與下顎正中間的凹陷處,它能控制荷爾蒙分泌,保持肌膚的張力,防止臉部鬆弛;

7、 地倉穴——抑制食慾防止發胖

位於嘴角旁約0.5cm,常按這裡能降低胃溫,抑制食慾;

8、 球後穴——提高小腸機能

位於眼尾正下方,臉頰頭下處,常按能調節小腸機能,促進吸收;

9、 百會穴——預防飲食過量,便秘

位於左右兩耳洞向上,在頭部聯結後的那條線的頂點,常按可以起到安神、預防飲食過量的作用;

10、 天突穴——促進水分的排除

位於喉下方肌肉內側,它能刺激甲狀腺,促進新城代謝,去除面部多餘水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