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部1噸速度每秒2000米,薩德對東風15B飛彈就是一盤菜

@ 2017-04-29

薩德,是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簡稱,英文為THAAD,音譯過來就是薩德。2004年開始研製計劃,2007年美國陸軍對其進行了首次大氣層外攔截試驗。其獨特優勢是在防禦大規模飛彈威脅的同時, 也能為作戰部隊提供前沿區域反導保護。整套系統由兩台機動發射裝置、一部AN/TPY-2X波段雷達、一套火控通信系統組成。對中國威脅最大最直接的,就是薩德的「眼睛」--AN/TPY-2相控陣雷達。在掃描狀態下,該雷達探測半徑遠達2000公里,威脅甚大!

首先是威脅最大的AN/TP-2雷達。中國殲-11B,殲-15,飛豹戰機都可以掛載鷹擊-91超音速反輻射飛彈將其雷達擊毀。由於鷹擊-91超音速反輻射飛彈速度高達3馬赫並且具備被動雷達制導和慣性制導能力,薩德的雷達即便緊急關機也難逃被打擊的命運。不過由於鷹擊-91的射程只有50公里,因此在發射前,載機必須要採取超低空飛行的狀態躲避偵察,而後突然躍升到發射高度發射飛彈,戰術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是轟-6K「戰神」轟炸機攜帶4到6枚AKD-20巡航飛彈則簡單的多,只要偵察衛星獲得目標準確的位置數據,轟-6K在內陸齊射飛彈就可以,其他的交給彈載計算機和北斗衛星去完成。

另外一個手段就是使用火箭軍門類齊全,數量眾多的近程戰術彈道飛彈。東風-11,東風-15,東風-16都可以輕鬆完成任務。但筆者更傾向於東風-15B型彈道飛彈。原因有二,首先東風-11是用來進行面殺傷的武器,它的作戰對象是機場,大型油庫,部隊集結地等這樣的大面積目標,精確度夠用但不高。其次東風-16是為第一島鏈的美軍基地而量身打造,射程超過1000公里且價格也較昂貴,殺雞用牛刀不太划算。所以,精度高,可末端機動,造價相對便宜的東風-15B無疑是最佳選擇。

東風-15B型戰術彈道飛彈直徑約為1米,射程800公里,採用運輸,發射一體四軸8X8輪式底盤。最吸引外界目光的就是它的長杆圓柱體鑽地戰鬥部,彈頭重量達到1噸,末端俯衝速度可達到6倍音速,即每秒2000米的速度,而且,東風-15B飛彈的戰鬥部還有四片氣動舵面,也就是說可進行一定末端機動,突防能力非一般戰術飛彈所能比擬,專門設計用來啃各種硬骨頭,對付送上門的薩德不在話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