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專注賣菜53年,卻力壓歐巴馬成《TIME》最有影響力菜農!
原創 2017-04-27 愛醬 愛奇旅
愛奇旅,讓生活更美好戳藍字關注
每晚22:11不見不散
半夜12點,台東中央市場早已酣然入夢,僅剩一盞昏暗的燈還在亮著。
一個蹣跚的身影在桌前不停拾掇,隨後轉身,一瘸一拐走進黑暗裡。
她是陳樹菊,今年66歲,菜市場裡萬千小菜販中的一員。
自13歲從母親那接過菜攤後,她就在這個「50塊錢3把菜」的生意上做了53年。
就是這樣普通的一個人,卻在2010年美國《時代》的「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中排名第八,力壓歐巴馬、柯林頓等名人。
53年里,她省吃儉用,將所有積蓄都用於救助孤兒、資助學校建圖書館、捐贈醫院...
據統計,雖然只是普通的賣菜農婦,但她的捐款多達1000萬台幣(約227萬人民幣)。
甚至連BBC也忍不住點贊,稱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樸實的慈善家」。
此話卻也不假。生活中的陳樹菊,每日穿著簡樸的衣服,在菜市場一呆就是半夜12點。她的攤位,永遠是市場裡最晚熄燈的那個,而她,也是最晚離開市場的人。
而到了凌晨3、4點,陳樹菊就早起去進貨,挑選出最新鮮的蔬菜並將其排列整齊,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50塊錢3把菜,可能賺取的只有2、3塊左右,一天下來利潤並不多。但陳樹菊從不缺斤少兩,不急不躁的做著自己的生意,賺該賺的錢。
把錢要留給最需要的人,才更有價值
也許有人會問,菜販賺的錢本就不多,陳樹菊為什麼要將錢都捐出去?她會樂呵呵給你一個簡單的回答,錢要留給最需要的人才有用。
陳樹菊出生在台灣西部一個貧困的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六個弟妹。在母親難產去世後,身為長女的陳樹菊選擇了輟學並接過媽媽的菜攤,攬下了家裡的重擔。
但現實總有我們猜也猜不到的變數,一個挫折的背後,是更多挫折。
二弟患了重病,在學校的幫助下仍然離開了人世。隨後父親被查出癌症晚期,三弟又不幸車禍去世...
看著自己的父母和弟弟相繼離開世間,她傷心至極,「因為我們太窮了,如果我們有錢的話,家人就不會因為湊不齊醫藥費而離開」。
所以她更加努力的工作,用心經營自己的菜攤,並把幾個弟妹都拉扯長大了。
想到弟弟生病時學校的鼎力相助,陳樹菊也萌生了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的想法。
有一次,福利院需要5000塊來度過難關,陳樹菊毫不猶豫將自己所有積蓄,整整100萬,都捐出去了,只留下輕描淡寫的一句「我相信你會幫助到孩子們的」。
這一舉動震驚了陳樹菊的家人,他們沒有辦法理解她的做法。
陳樹菊卻異常堅持,直言「當初我受過大家的捐助,賺錢了自然也要幫助別人。」,家人拗不過她,只得由她去了。
後來陳樹菊又省吃儉用,存了100萬捐給母校仁愛國小,當作「急難救助基金」。
在聽聞母校籌錢蓋圖書館一事後,陳樹菊瞞著家人偷偷取出自己的保費,攢了450萬並於第二天打給了學校。
為了讓學生有明亮的教學環境,她放棄了自己原本投保的養老錢...
不僅如此,陳樹菊還在的阿尼色弗兒童之家認養了40多個小孩,認養1個小孩需要1個月1000元,因此她每年固定捐出好幾萬來供孩子們上學、治病...
大愛無疆,小愛暖人。
她雖是平凡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她詮釋了什麼叫「庶民善行」。
也許有人會酸,她肯定是賺夠了錢,讓自己過上了好日子才把多餘的錢捐出來的。
但真相是,陳樹菊對自己很苛刻、節儉。
她只給自己每天20塊的零花錢,剩餘的錢就存到床底下的袋子裡,只要袋子滿了,就拿出去捐款;
她每天起早貪黑,給自己休息的時候只有3、4個小時,白天累了就靠著攤位上眯一會,晚上回家就睡在長板凳上,以保證自己能早點起床;
她省吃儉用,一天基本只吃一頓,還是固定的白米飯拌醬油。攤位旁還放著她一直捨不得開的腐乳,那是最奢侈的配料;
她把錢都捐出去了,卻疏忽了自己的身體。
因為常年做勞累的活,她的脊柱和雙腿都已經敗壞,還演變成蜂窩形組織炎,她只能駝著背、一瘸一拐的走著;
擔心錯過生意,她基本上一天都不離開菜攤,連廁所也鮮少去,最後導致二次結石...
可這樣對自己如此儉省的陳樹菊,卻在每每捐款時,都毫不猶豫拿出所有積蓄。除了深到骨髓里的慈悲心腸和大愛,我想沒有其他理由了吧。
我只是個菜販,不是名人
當陳樹菊入選美國《時代》「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的消息公布後,數十家媒體都跑到她的菜攤前,想要採訪這位默默無聞的偉人。
陳樹菊卻拒絕了所有採訪,也回絕了《時代》雜誌的頒獎。
「我去了,我這些蔬菜怎麼辦?」陳樹菊沒想過名利,只是想簡單的守著自己的菜攤,做著自己喜愛的慈善。
直到馬英九親自打電話「拜託」時,陳樹菊終於答應前往美國領獎一事。
在辦簽證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陳樹菊的雙手已經彎曲到根本伸不直,連指紋也無法識別了。
這是歷經了多少滄桑,才會把自己的雙手磨練成這般。
頒獎的當天,陳樹菊並沒有盛裝打扮,她穿著自己許多年前買的新衣服,蹬著一雙布鞋就走上了眾人矚目的紅毯,拿回了屬於自己的獎盃。
當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旅遊時,陳樹菊拋下所有的名勝古蹟,一頭扎進了超市,研究起了當地蔬菜。
也許在她的眼中,所有的美景都不敵眼前的蔬菜來得親切吧。
一般來說,剛回國外回來的人都是要多休息,將時差調回來的,可是陳樹菊沒有。
凌晨三點,她準時出現在熟悉的菜市場,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拾掇著蔬菜,那模樣看了竟讓人不由得生起敬意,和心酸心疼…
曾有人為陳樹菊寫過一本自傳,可她轉身就把版稅捐給了紅十字會;2012年,有亞洲諾貝爾之稱的「麥格賽賽獎」頒給她5萬美金,可她拿到後就直接捐給了醫院...
幾十年如一日,陳樹菊還是過著自己簡單的生活,早出晚歸的經營者自己的菜攤,即便身上有再多榮耀再多稱讚,她也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好好存錢再捐給有需要的人。
一件事,一輩子,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而更讓人欽佩的是,平凡如她,卻用自己綿薄的力量,為這個社會點亮一盞燈,微暖一個城,不圖名利,不求回報。
如今,她還有個小目標:再存1000萬成立陳樹菊基金會,幫助更多沒錢看病、沒錢吃飯、沒錢讀書的人們。
這個城市,總有一束光,溫暖人心。
愛奇旅,讓生活更美好。
長 按 下 圖 識 別 關 注 哦 !
動圖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閱讀 5639
184投訴
精選留言
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