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爆!大馬外勞已超過印裔人口 ! 2040年大馬外勞將多過華人!
婦女丶家庭及社會發展部政策和策略規劃組秘書蔡春華指出,我國外勞人數將在2040年超過華裔人口,達到24.2%。
他今日在「2050年馬來西亞人口─在社會經濟學上意味著甚麽?」論壇上主講時說,根據人力資源部數據,外勞人口在2016年超過印裔人口,達到310萬人,印裔人口是205萬3000人。
截至去年,我國華裔人口為675萬6000人。
他指出,在2034年,外勞人口為749萬6000人,華裔人口則是739萬8000人。
到了2040年,當華裔人口預計747萬4000人時,外勞高達1006萬1000人,占馬來西亞人口的24.2%。
有關論壇由大馬策略與國際研究所(ISIS)舉辦,其他主講人有馬來西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副代表兼高級社會政策專家安賈拉比和DM-Analytics董事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莫哈末阿都卡立。主持人為大馬策略與國際研究所副首席執行員拿督黃正明。
安賈拉比指出,馬來西亞要在2050年前成為世界頂級20國家之一,其經濟增長需有兩大因素支持,即有利的人口結構和每個勞動者更有生產力,但馬來西亞始於1965年的人口紅利期預計在2020年結束。人口紅利期為勞動人口增長率高於一般人口增長。
他說,馬來西亞人口預計在2020年開始老化,並在2045年成為老人國家。
與此同時,兒童人口也逐年下降,2017年的兒童人口約905萬6000人,2050年減至834萬4000人。
老化(Aging)國家的定義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若比例達到14%或以上,則為老人(Aged)國家。
蔡春華說,當人口紅利期結束,我國可能會面對年輕人更早工作和老人延遲退休的問題。
都卡立:1孩子得照顧4老人
針對我國人口老化,莫哈末阿都卡立指出,華社面對的挑戰最大,因為華裔生育率最低,但預期壽命卻最長。
「我們可以預見,一個孩子不只要照顧父母,還要照顧祖父母。如果他們負擔沉重,但薪酬增長緩慢,消費行為將跟著改變。」
他認為,馬來西亞人口快速老化,但卻沒有應對措施。
「例如,在2050年,兒童人口更少,老人將超過14%,我們需要更多學校還是醫院?需要更多託兒所還是養老中心?」
「更少的兒童人口代表更少的勞動人口和納稅人口,到時政府要如何發展國家?」
安賈拉比展示的幻燈片,目前的男性勞動力參與率為76%,但女性只有45%。
蔡春華引述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則較高,有54.1%,但仍遠遠低於80.2%的男性勞動力參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