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核反擊系統 就是當對方的核彈還沒落下時 己方的飛彈已經升空
中國在21世紀初正式提出了開發屬於自己的彈道飛彈預警衛星系統的計劃。其主要指導思想就是把傳統的遠程地面雷達探測為主的區域性防禦預警能力,提升為全球性的預警能力。相對正式說法就是「提升防空、防天預警一體化能力」。而核心的飛彈預警衛星系統,承擔了監視、發現、跟蹤、識別來自外層空間彈道飛彈、衛星、太空飛行器的搜索任務,並在攔截作戰中提供目標的動態信息。
天基衛星系統 美國人最齊全 在軌至少有9顆之多
為了完成這樣的目標,需要儘可能少的衛星,探測儘可能大的範圍,這就需要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大約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高度上,放置3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才能實現最基本的覆蓋全球的能力。同時,配合2-3顆極地大橢圓軌道的活動衛星作為補充,形成完善的預警衛星體系。這一構想類似於中國建設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構想,我們都知道北斗是35顆衛星構成,但是處於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只有5顆,其餘的都是作為機動星,這才能實現全面的覆蓋。
中國從2013年開始正式建設相應系統 已經初具規模
一般來說,這樣的衛星會由兩種目標衛星組成、天基紅外探測衛星和天基雷達探測衛星。陸基彈道飛彈發射後可以提供25到30分鐘的探測預警時間,而潛射彈道飛彈則最少可以提供10分鐘的預警時間。這對於已經構建好的一體化防禦衛星通訊網絡來說,已經足夠反應了。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頭頂上近4萬公里上空,懸著一組「天眼」,時刻緊盯著對手的核飛彈發射情況,當然最主要還是緊盯美國的動作,如果對方一旦有飛彈升空並被判斷是射向東方的,接下來會啟動中國的核反擊體系。
有了衛星 有了地面遠程雷達和攔截飛彈 中國的攔截體系已經建成
從現在披露的信息來看,中國從2013年開始發射相應的衛星。現在在軌至少已經有了「前哨」「尖兵」兩個系列的探測衛星可用。而隨著這套系統的建成,也使得中國在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全球第三個具有完善「探測、攔截、反擊」的核打擊體系的國家。配合中國現在服役的「紅旗-19」「紅旗-26」中遠程彈道飛彈攔截系統,中國就會形成從大氣層為100到200千米、大氣層內100到60千米,兩層專門反導攔截系統,再配合地面上的紅旗-9系列都中低空攔截體系,中國則用擁有了可以媲美美國的的「國家飛彈防禦體系」。再配合中國已經構建好的遠程陸基大型相控陣雷達,將會使得中國的無論是戰略核反擊體系,還是戰略核飛彈攔截體系都獲得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
目前這套系統只有美、俄、中三國才有 也就是說只有美、俄、中三哥大國才可以率先反擊
從現有核反擊體系來看,最有效的還是提前探測敵方飛彈來襲,並研判對方彈頭種類和目標,隨後在敵方彈頭落地前就發射核飛彈進行反擊。而這樣的核反擊體系,以前只有美、俄才有,其中俄羅斯的「死手」自動化核反擊系統最為神秘,甚至可以自動發射核飛彈-但是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得而知。而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天基彈道飛彈衛星探測系統後,不僅僅躋身美、俄、中三大國才有的核反擊體系俱樂部中,而且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對方的核威懾的威懾威脅。力。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系統,才確保中國「三位一體」的核反擊體系,可以高效運轉,隨時應對任何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