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天 3 城 50 店,吃遍蝦餃、燒臘、豬腳飯、潮汕牛肉火鍋

@ 2017-04-25

全中國的美食之地有若干,南方城市中,論吃得出文化,吃得出藝術的,恐怕當屬廣東了。沿海的那如寶珠一樣的小城鎮,食物的種類和吃法一脈相承但各具特色,只是想想,就會食指大動。窮游er 楓行Maple 開啟了8天3城50家店的廣東美食之旅,這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以下內容來自窮游er 楓行Maple)

廣 州

▌銀記腸粉

Sponsored Links

銀記腸粉,老招牌,老字號,門口收銀員與店內招待加起來歲數也幾百歲了。

專業腸粉店原來是這樣吃腸粉的。在門口點餐處的後牆上,密密麻麻的掛著所有腸粉的名字和價格,排隊點餐的客人都好熟練,快速的點餐並付款。我們的確是門外漢,在如此眾多的腸粉面前猶豫不定,最後點了招牌的鮮蝦腸粉。交了錢,會交給你一塊寫了腸粉名字的牌子,把牌子交給服務員,就找座位等了。

做腸粉的地方就在裡間,透過中間的窗口,看到了薄薄的腸粉皮是怎麼做好的。一個鐵爐一塊腸粉,粉漿會平鋪在專用的棉布上,入爐一分鐘不到就能蒸熟。

Sponsored Links

粉皮熟了,用刀在鐵板上刮下,然後與搭配的餡料裹在一起,就成了漂亮晶瑩剔透的腸粉。最後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在盤子裡倒入特製的香蔥醬油,這就可以吃咯!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上九路79號

電話:020-81713013

▌陸點

幾年前在香港中環的陸羽茶室第一次嘗試粵式早茶,被簡單但充滿家庭般溫馨的早茶文化深深吸引。而今來到了早茶的發源地,更要一探其究竟!

第二天一早起身,前往下九路上的早茶店"陸點"。若說下九路上,吃早茶的有大名鼎鼎的蓮香樓、陶陶居,但這兩家多是遊客聞名而來,若說當地人更偏愛的,則是這家"陸點"。陸點大廳並不寬敞,座位也稍顯擁擠,但很多老人拿著報紙在這裡飲早茶的場面,讓我們對這裡的點心心生期待。

Sponsored Links

喝的茶是每人一盅,可選擇烏龍、普洱、壽眉、菊花等,各取所愛。吃的是蝦餃、燒賣、蒸排骨、糯米雞、蘿蔔糕、叉燒包等,琳琅滿目。在茶客滿堂的大廳上,侍者來回穿梭著吆喝叫賣,一壺茶水喝盡,只要揭開壺蓋,自有人馬上續水。

在陸點,我們點了包類(椰香鐵棍淮山酥)、蒸籠類(蒜香豉汁蒸排骨和醬香百味蒸鳳爪)、燒賣類(干蒸鮮蝦燒賣)、餃類(陸點招牌蝦餃皇)、粽類(瑤柱鮑魚糯米雞)、粥品類(瑤柱靚白粥和福果芡實豬肚絲粥)。

蝦餃:皮透明、好吃。一隻裡麵包了四隻大蝦仁。蝦仁肥碩"彈牙",特別鮮美。

Sponsored Links

蒸排骨與蒸鳳爪:早餐吃肉卻不會太油膩,蒸籠的熱氣悶住了食品本身的味道,豉汁味稍顯不足,鳳爪略硬了。

白粥:保持香滑,更有後味和餘味,使人食而甘之。原料完全溶入粥中,味道真是好極了。粥很大量,2人一份足以,不過我們貪心,又點了一碗福果芡實豬肚絲粥,芡實為何物?芡實又叫雞頭米,是南方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做粥做湯有頗多的藥用。

椰香鐵棍淮山酥:酥皮層數夠多,夠酥脆,可以吃到內餡中的山藥粒。

Sponsored Links

糯米雞:雞肉本身油分很少,但同肥肉、海產一起在糯米中烹調,糯米的油分與肉的油分充分混合,在荷葉的包裹中更顯濃香。

在陸點的這幾道茶點的味道讓我們驚艷,而平日12點前結帳的8折優惠實在讓我們感嘆價格便宜!

地址:下九路58-60號東方匯廣場4F001號鋪(近荔灣廣場)

電話:020-81080806

▌廣州酒家

在廣州,食廣州酒家,如到北京,必去全聚德一樣。雖然這樣的選擇會被當地人不屑一顧,但出於對粵菜最本源的考究與文化的尋蹤,還是決定來此一探究竟。

進入寬闊的餐廳內部,客人真是濟濟一堂,都是慕名而來的各地食客。我們點了招牌的燒鵝、廣州文昌雞與特色蒸桂魚,三道大菜不一會就上齊了。對於兩個人而言,菜量是比較大的。

廣州文昌雞,把雞肉切成塊狀,平鋪在容器中,芥藍吸足了雞肉與火腿豐富的油脂,除了菜的本味還添了撲鼻的鮮味。

特色蒸桂魚是用整隻桂魚,起了魚片,下面用雲耳墊著蒸,每片魚肉上放一枚枸杞子和一條陳皮,從而讓桂魚香滑鮮甜。

廣州酒家的燒鵝也是這家老字號一直以來的招牌菜。據說是選用8-9斤的清遠黑鬃鵝,這道菜在去年還被評為了廣州十大"最好食吃燒鵝" 。

地址:荔灣區 文昌南路2號(近上下九)

電話: 020-81380388 81390377

潮 汕

▌早餐

在西馬路,南洋風格的騎樓和迷宮一樣的小巷,縱橫交錯。美味藏於街巷中,這句話格外適用於潮州。這裡的小吃有一大特點——只做早晨跟下午集市兩個時間段的生意,因為都是當天做,現做現賣,一天也只做一定的量,不多賣。

西馬路上布滿了古早味的小吃,潮州人就是在這裡的早餐中,開啟每一天。

夫妻老婆店炸出的米果子金燦燦。

蒸包子蒸饅頭的店熱氣騰騰。

手打出的魚漿做出的白色魚丸。

這家魚餃魚丸肯定非常有名氣,每天早晨都排長隊。

西馬路口的糯米腸。挑好一段糯米腸,老闆給煎好、切開、撒上調味料,熱熱的剛好食用。

這個叫卷煎,用薄薄的豆腐皮捲起豐富的餡料蒸熟再過油炸。

豐富的紫菜魚丸魚餃湯。

炸春卷。

▌鎮記老尾牛雜

走出西馬路,往潮州西湖那裡走去,不遠就是潮州鎮記老尾牛雜。據說這家牛雜一小時可以賣出五百碗。

牛雜粿條湯,就是牛雜生燙,材料都是現燙熟的牛肉丸、牛內臟牛雜、牛肉。一碗十塊錢,最貴的30塊。湯里加芹菜、豆芽、薑絲末去腥,湯頭清甜。

鎮記牛雜外等候的客人們。

老闆一刻不停地煮牛雜煮粿條。

地址:潮州湘橋區環城西路60號

▌阿彬火鍋

若論起在潮州吃紅肉,那讓人第一想起的必然是潮汕牛肉。在潮州吃牛肉的哲學與日本和牛的嫩或者入口即化有所不同,潮汕人對牛肉的追求是抵抗力和反彈,彈牙是牛肉新鮮好吃的最高評價。

晚餐比較正式,那就嘗嘗潮州牛肉丸火鍋吧。客棧老闆介紹了阿彬火鍋,從古城打了一輛摩托車直奔目的地。

白蘿蔔牛肉高湯是最經典的潮汕牛肉鍋的湯底。新鮮的牛肉入沸水只需要幾秒就可以汆熟而不老,這個漏勺就是最便捷的工具。

地址: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南較路

電話:0768-2358892

汕 頭

▌八合裏海記

汕頭城市不大不小,摩托車是人們主要出行工具,計程車不像在北京上海那樣搶手,司機的脾氣小,服務好,我們用打車軟體通常都是"秒接單"。坐上車,跟司機聊起了本地的牛肉,司機推薦這家"海記",說這家店比福合埕牛肉丸做的好,因為是一個老闆統一經營,所以味道如舊。

肉丸

在汕頭吃了這麼多頓,感覺牛肉店是汕頭的一張名片,牛肉鋪子滿城都是。我從小吃到大的肉丸子,通常是鬆鬆散散的,而汕頭的牛肉丸是非常瓷實的,筷子戳在上面會彈開,一口咬下去的時候還要用點勁才能咬破,因為牛肉緊密地團結了起來,口感Q彈到不太真實。

當然,汕頭的牛肉除了牛肉丸還有絕無僅有美味的牛肉。

潮汕人好牛肉,但鮮牛大多並非潮汕當地所產,而是活牛從四川貴州等地運來,飼養一陣再用。火鍋所用牛肉,一般認為兩歲左右的黃牛比較好,公牛母牛倒是講究不多啦。一頭牛做成牛肉火鍋時的出肉率大約 30%,如果店裡日售 300 斤火鍋肉的話,每天就需要消耗一頭約千斤重的牛。有些地處郊區的店家,就在店後面養牛,自家用肉自給自足。所以,在汕頭吃牛肉火鍋,新鮮度和注水問題倒是不用擔心。

燙肉的順序,有店家建議按照從瘦到肥:嫩肉,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匙柄,匙仁,脖仁,吊龍伴,吊龍,肥胼,胸口朥。

這裡的牛肉大部分28元一盤。放到沸水裡十幾秒鐘汆熟,沾些許沙茶醬入口又嫩又香,好吃的程度僅次於我在日本吃過的和牛。最後結帳,四人吃了300,比帝都的價格便宜了一半。

鍋底

潮汕牛肉店內,除了紮實的食材,其實沒有調味上的特別之處。湯底一般是牛腩煮的白湯加一些汁水多的白蘿蔔,喜歡吃玉米的,強烈推薦點一盤玉米,汕頭的玉米特別嫩特別甜。務必先把所有牛肉涮完了,再加別的食材。

蘸料

而蘸料非沙茶和普寧豆醬莫屬。

沙茶醬,在福建廣東是必不可少的餐桌調料,其實也是舶來品,改良自東南亞的沙爹(Satay)醬。雖然市面上可以買到多種品牌的瓶裝沙茶醬,但幾乎所有火鍋店都會自己調配沙茶醬。

普寧豆醬,潮汕地區最草根的醬料,鮮咸帶微甜。潮汕不少家庭會自己發酵曬制新鮮黃豆來製作豆醬,又以洪陽鎮出品的最為知名。

切工

切牛肉必然是講究刀工的,如何把一塊肉按照紋理,切得漂亮口感又好,也是需要多年經驗的。

沸騰了以後,壓小火,保持小沸狀態。火太大,外層秒熟,裡面還是血水。如果真的控制不好火力,要隨時撇去血水造成的浮末。肉也別燙太久了——每次放少量肉(大概一盤的 1/3)在漏勺里,下水抖散,勺微微抬離水面瀝一瀝,再浸入湯里,重複兩三次,眼見著血色褪去就收手。這樣涮出的肉不會過老,入口即化。

地址:金平區 黃崗路坪西6座014-016號鋪面(近八合里)

電話:13924766899 13715998354

▌適口餐廳

在北京最最開始認識潮汕美食是從砂鍋粥開始的。這次來到汕頭,一定要在原產地嘗一嘗!砂鍋粥都是現點現滾,按位收費的,所以我們四個人要了三個不同口味的一人份。後來又加點了一份,還點了新鮮的空心菜和菜脯蛋。

一份是蟹+扇貝,從視覺上看比較濃稠,蟹膏把粥底也染成淡淡的黃色,螃蟹是砂鍋粥里濃香的一款,和扇貝這種厚實的肉一起組合,是咸鮮味最重的。

另一份是鮑魚+鮮蝦粥,鮑魚切片,鮮蝦事前經過處理已經剝掉了皮。

然後還有鱔魚粥和田雞粥。鱔魚粥最不好看,但是卻大受歡迎,沒有鱔魚的腥氣,因為加了香菇碎和胡椒粉而特別的香甜。

田雞粥是最後加點的,其實吃到這裡已經不像最開始每一口都是幸福,因此感覺田雞粥也就中規中矩了。

菜脯蛋的"脯"常俗寫為"哺",其實"脯"字才是正寫,"脯"的本意是肉乾,"菜脯"就是腌制過的蘿蔔乾,而閩南語習慣稱蘿蔔為"菜頭",因此把腌蘿蔔乾稱為"菜脯"。蘿蔔乾和雞蛋一起攤成雞蛋餅,又叫菜脯蛋。菜脯蛋是一道家常菜,流行於台灣、福建、廣東潮汕地區,在雞蛋裡面混入菜脯炒成,有時也會加入一些蔥。

這裡的粥好喝,隱秘的功臣是粥里加的菜脯和香菇碎。

地址:長平路與公信路交叉口南(外貿幼兒園)

▌裕記燒臘

在北京,找一家好吃的廣味燒臘店並不容易。隔一段時間就會找太興這樣的港式茶餐廳去解解饞。

到底什麼是燒臘? 燒臘分為燒味與腊味。燒味一般是用秘制醬汁腌制一段時間再放到爐里烤,通常會做成烤乳豬、叉燒、燒肉、燒鴨、燒鵝、滷味(豬肚子、紅腸等)等等,味道微甜。臘品呢?臘,"干肉也"。 凡是經過腌制,並且到了臘尾春頭時拿出來吃的,才算臘肉。腊味包括臘鴨蛋、臘豬肉、臘腸、臘雞、鴨的肉。

在裕記燒臘,我們點了燒鵝與香蔥霸王雞,沾著酸甜的梅子醬,厚厚的皮脂和肥油也爽口起來。一塊塊吃到肚子裡,完全沒有肉的油膩,更像在吃一道甜品。

地址:砂東路與華山南路交叉口國際商業大廈首層

電話:0754-88614336

▌姚豪記豬腳飯

最喜歡汕頭街邊各種小吃店,這不,隨便走走就是一家豬腳店。除了豬腳還賣鹽焗雞、燒鵝之類的肉食。前腳老公還說我吃不下了,後腳看到我們叫上桌的燒味,又坐下拿起了筷子。

地址: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中山路13號

看到這裡,你流口水了咩?

原網頁已經由ZAKER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