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生啊生啊生……咦?怎麼沒墨了!

@ 2017-04-24

哺乳動物的毛色,主要受黑色素的影響。根據毛髮和皮膚里黑色素表達從少到多顏色可以是:白 - 金黃 - 黃 - 棕 - 黑,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顏色都可以歸到這個梯度里。

從右到左難道不是磨皮 + 濾鏡過度?圖片:Pinterest

黑色素的表達並不是一個很穩定的性狀。個體間的變化很常見。比如,人類的膚色和發色很多樣,但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高加索人的淺色皮膚可能只是最近幾萬年才出現的。

Sponsored Links

對人而言,黑色素的表達高低受光照的影響。不但日曬會讓皮膚加速表達黑色素,而且我們天生的膚色也與之有關。

自帶淳樸膚色的大叔。圖片來源見水印。 好奇大叔頭頂一大坨是什麼?複習戳

陽光中的紫外線對人體的主要影響有兩個:幫助身體合成對健康很重要的維生素 D;殺傷皮膚,引起癌變。

而黑色素則可以幫助皮膚抵禦紫外線。所以當一個地方日照強度很高,黑皮膚會有優勢,反之亦然。所以人類的膚色和發色基本上以赤道向兩極梯度遞減。

但實際上人類的膚色發色是變化多樣的,即便是同一個家庭內。比如這個南非的大家庭。圖片:wikipedia

Sponsored Links

人類追求出的淺色?

對於其他的動物,黑色素的表達除了應對紫外線,還要考慮熱量平衡(比如北極熊吸熱的黑皮膚),更重要的是偽裝。大部分野生動物的毛色跟其生存環境接近,同種野生動物個體間毛色的差異也不大。

大家長的都很像樹幹的茶色蛤口鴟。圖片:wikipedia 連鳥在哪裡都沒找到?還不複習

但是,當人類開始馴化動物,差別就產生了。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動物的毛色。另一方面,動物的毛色跟性情還有一定關係。

啊打 ~ 圖片來源見水印

由於黑色素的合成跟腦中五羥色胺的合成有交叉,所以如果刻意選擇那些攻擊性弱、更溫馴的個體,也就順便選擇了淺色的。這種選擇,還談不上 " 異常 "。那一堆哈士奇,基本上還是正常的。

Sponsored Links

邊牧的毛色變化。圖片:Border Collie Colors

但實際上即便在野生動物中,偶爾也會有一些黑色素表達異常的個體出現。

如果黑色素表達過多,就會是這樣:

大黑,你理人家一下啦!圖片:Pinterest

如果過少則是這樣:

被粉耳朵帶偏的關注點。圖片:National Geographic

你更喜歡哪一種異常?我猜選後者的會更多。

Sponsored Links

黑色素表達過少比表達過量對動物的危害會更嚴重更直接,比如它們太顯眼,很怕曬,由於虹膜黑色素缺乏,它們看上去都是淺色或者紅色的眼睛,視力也不好。所以雖然在各種動物里白化病出現的頻率並不低——大概萬分之一,但野外能存活下來的並不多。

黑社會出遊照。圖片:BlazePress

但是有人干預就不一樣了。

上圖里最右的那隻杜賓犬,應該就是一個白化的個體。

除了養活那些偶然出現的白化動物,我們還試圖去 " 純化 " 它們。因為白化或者類似狀況的基因很罕見,又多是隱性遺傳的,所以,要成批製造白動物,就要讓它們近親繁殖。

亂倫亂出的白虎?

白虎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第一張圖中的四隻老虎,最右是正常體色;右二是金虎;左二是白虎;最左是雪虎。

Sponsored Links

野外白色的老虎偶有出現,現在我們知道那是因為一個叫做 SLC45A2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紅色和黃色色素表達不良。1951 年,印度一頭被叫做 Mohan 的雄性白虎被俘獲,之後它跟其女 Rahda 交配,人類第一次在動物園裡得到了二代白虎。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白虎都有 Mohan 的血統。

Mohan,一隻偉大的大貓。圖片 :indiatimes.com

後來,有一個帶著 Mohan 血統的半白東北虎,叫 Tony。(據說北美所有白虎都是 Tony 的後代)Tony 有個兒子叫 Bhim,是白虎。Bhim 有個白虎妹妹叫 Sumita。Bhim 和 Sumita 生了很多後代,其中有一隻叫 Sitarra 的雌虎是白色無條紋的,也就是雪虎。Bhim 還和一隻普通毛色的雌虎 Kimanthi 交配產下了一隻普通毛色的雌虎 Indira。之後 Bhim 和女兒 Indira 交配,產下了一隻金虎。

由於反覆的近親交配,這些毛色異常的老虎雖然一直是各國動物園裡的寵兒,但是遺傳病非常之多。

所以,那四隻老虎,誰是誰的誰,這還真是件很難弄清楚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