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經過多年馬拉松式艱難談判,於2015年7月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將根據協議限制核計劃,國際社會將以解除對伊朗制裁作為交換,。在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曾多次抨擊伊朗核問題協議,稱其為「史上最糟糕的交易之一」,表示要予以廢除或進行重新談判。分析指出,美是不會輕易放過伊朗這個「眼中釘」的。
實際上,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的前期清掃外圍戰略步驟結束後,美國本來想以敘利亞這個伊朗的直接連盟為突破口向最後的絆腳石動手。但是沒想到敘利亞的局勢發展卻沒有按照老美的思路發展,俄羅斯高調介入反恐作戰使中東戰略格局出現冷戰後罕見的轉折。英媒數月前曾指出,俄羅斯重返中東是對美國和北約的中長期的綜合性反擊戰略,將會極大地削弱美國的戰略影響力和主導權,並將促使或帶動美在中東的利益盟友和戰略對手一起發生戰略性的轉變。
在對待伊朗的問題上,即使伊朗海軍的游擊小艇仍然不斷地在波斯灣襲擾美國海軍艦艇,但是特朗普卻沒有如約下令將這些伊朗艦艇「打出水面」。那麼美為何一直隱忍不敢動這隻中東之虎呢?戰略學者布朗尼認為,美英聯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已經成為失敗的前車之鑑。況且伊朗的軍事實力要遠遠強於海灣戰爭前的伊拉克。而且隨著俄羅斯對美戰略反擊戰略深入,伊朗現在已經正式成為俄羅斯的戰略新盟友了。
在軍事戰略上,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後,伊朗的軍事裝備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補充,而這其中俄羅斯向其高調交付的S300防空飛彈只是一個可見點而已。五角大樓的分析師早前就指出,從伊朗的軍事技術有能力發現並成功迫降美軍哨兵無人機一事就可以看出,如果美國和北約輕視伊朗的軍事實力將會犯下致命的錯誤。而現在伊朗的外購新型武器和自主研造的彈道飛彈已經變得更多。
美國的戰略核心區就是中東。在該區域美國從二戰後已經營了數十年,並形成了盤根錯節牢固的戰略基礎。但是歷經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這兩場傷筋動骨的買賣,美軍費預算已經到了向國會哭窮、向盟友敲竹槓的地步。作為一個成功商人,特朗普深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一場伊拉克戰爭讓美搭進去7600多億美元,收拾伊朗的算盤能打響嗎?而共和黨的金主波音公司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向伊朗賣客機了,所以白宮必須給人家搭好梯子。
特朗普上任後,要求行政部門每隔90天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伊朗是否履行伊核協議承諾。但是結果應該都必須符合白宮的政策指針方向。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8日致國會的首次報告稱,伊朗正在履行其在伊朗核問題協議中的承諾。有分析認為這次白宮忍氣退讓舉動有些出人意料,其實箇中原因很簡單,一是給波音為首的美國大公司搭梯子;二是為美俄緊張關係降降溫同時避免俄伊敘同盟的拳頭攥的更緊。不管怎麼說伊朗現在徹底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