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時間4月18日,一年一度的Facebook開發者大會F8開幕了,整個大會將持續2天,Facebook的開發者和一眾粉絲迎來了這場期待已久的「大聯歡」。
而就在昨晚,扎克伯格在他Facebook的主頁上發布了一張照片,既描繪了他準備大會的忙碌情態,也暗示了會上的一大重點 —— AR相機。
(正在準備F8,鬍子著急要剃了)
然而沒想到,還是被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無情的打臉,Facebook又要抄襲Snapchat啦!
(TechCrunch 宣稱抄襲Snapchat是Facebook建立Facebook AR平台的第一步)
由於最近《速度與激情8》(縮寫也是F8)正在熱映,小扎在大會開始時就表示自家的F8被電影F8搶風頭了。隨後,他將Facebook大家庭比作速激大家庭,秀出了一張毫無PS痕跡的對比圖:
還調侃了一把兩者的理念也是有共通之處的:《速激8》是「永遠不要放棄家庭」,而Facebook是「永遠不要放棄app大家庭」...
這個段子有點冷啊! 大家全場表示沉默...
而小探想到的是百度全家桶...
在去年的F8大會上,小扎描繪了Facebook的十年藍圖(戳此看上屆大會的報道)。過去Facebook的使命一直是「Connect People」(連接人),而如今他們將繼續這個使命,重點將是「Building Community」(建造社區)。
似乎是受益於Pokemon Go火爆的啟發,在VR遇冷之後,小扎將AR視為Facebook的戰略重點。
小扎表示:現在大家都喜歡自拍,在分享自拍中分享自己的生活,那我們就來給相機加點料吧。
「我們要讓手機攝像頭成為全世界第一個AR(增強現實)平台!」
AR相機
小扎豪情表示,在新的Facebook app中,相機功能將會變得史上最強。
「大家還記得Pokemon Go火起來的時候,萬人空巷的場景吧!我們現在就要讓你自己的相機隨時隨地得像Pokemon Go一樣有趣!」
除了人們在普遍認知中,基於攝像頭的AR所能做到的精準識別物體、在實際場景圖像上疊加其他圖片信息、以及為照片加美顏加特效以外,Facebook將在全新測試版的相機功能中實現全面的AR升級。
在這一版本中,用戶可以為照片增加動態3D效果,選擇各種動態濾鏡,給照片加特效。
圍觀群眾表示,「這不就是Snapchat嗎?」
於是,Snapchat今日股票大漲3%!
不過小扎表示,Facebook Camera可是帶著「復興」AR的使命的呢!
小扎說,「使相機成為AR平台,推出例如照片濾鏡這樣的功能,只是我們的第一步, 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第二步。」(一臉神秘的樣紙看得小探目瞪口呆。。。)
原來,通過Facebook Camera,用戶可以運用AR功能把虛擬和現實相互疊加。
更重要的是,這套有AR支持的Camera Effects Platform(相機特效平台)將是全世界首個AR創意平台。這個開放式的平台為藝術家和開發者提供了包含Frame Studio和AR studio在內的一系列工具,在Facebook社區中,人人都可以用這些工具將藝術與科技相連接,創造自己的Pokemon Go!
(AR Studio)
強大的社群+全民創意,小扎這是要搞個藝術大聯歡啊!
隨後,小扎展示了幾個AR的構建模塊。
第一個構建模塊是運用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實現的精確定位。
舉個例子,由於相機可以識別桌子的各個維度信息,餐桌上裝滿麥片這隻碗在添加了特效後,被毫無違和感地放置在了動態3D場景中,旁邊的小魚跳來跳去;桌子好像瞬間變成了沙灘,這頓原本在Menlo Park的早餐被瞬移到了聖地亞哥海灘。
AR的另一個構建模塊是對象識別。
這個帶有AR的Nike app運用了對象識別功能,可以幫用戶在自拍中加上頭巾、汗水、跑步里程等信息和圖像,小扎說,雖然這樣的照片看起來蠢蠢噠,但是這恰恰是AR最生活化的運用!我們要的效果不就是讓科技融入生活,記錄時刻的點滴嘛!(另外,一不小心完美植入了Nike的廣告!)
AR的第三個構建模塊就是3D效果啦。
有了3D效果,將實際生活中的靜態場景與動態3D結合,就算是在等位子時,幾個人面對著一個咖啡杯,也可以玩一場精彩的塔防遊戲呢!
Facebook還與圖片分享平台Giphy進行合作,共同推出了Giphy Live。這是個什麼東西呢?就是主播在用Live進行直播時,如果用戶在評論里使用了「#」評論關鍵詞,這個最常評論的關鍵詞所關聯到的圖片,就會出現在畫面中。。。。。
小扎最後還宣傳了下Facebook的太陽能飛行器項目Aquila,團隊正在亞利桑那州準備第二次試飛。Aquila將是扎克伯格構建全球覆蓋網際網路夢想的重要一步。
(現場展示的Aquila飛機)
在小扎完成Keynote後,Facebook CTO Mike Schroepfer登台開始大談人工智慧和增強現實。
Mike Schroepfer上來就抬出鎮家之寶,Facebook AI負責人Yann LeCun,Yann Lecun早先在手寫圖像識別上做了很多研究,是這個領域的先驅。
(Yann Lecun的字符識別)
Mike還回顧了整個計算機視覺的發展進程,從2012年ALEXNET只能識別大概的物體,到後來能識別大部分物體並且能夠定位,並且炫耀了Facebook AI部門目前最先進的Mask R-CNN圖像識別和分割框架。
Mike還重點介紹了AR背後很重要的SLAM技術,全稱叫做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文叫做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是一種位置追蹤和空間定位技術,可以理解為傳感器在不停的運動,還在實時的掃描著周圍的環境實時建模,那樣我們即使在移動過程中我們的位置會都能感知。
Facebook在SLAM領域有很多積累,之前Facebook Oculus發布 Santa Curz頭盔的Demo就是利用SLAM定位,利用其位置追蹤和空間定位技術就能夠在虛擬世界中遨遊。
VR社交產品:Facebook Spaces
去年十月的Oculus大會上,小扎就展示了一款VR社交產品。今天,這款名為Facebook Spaces的產品在Oculus Rift上發布了beta版。
用你的2D照片,就可以模擬出你的虛擬形象,當然,如果你對這個形象不滿意的話,可以自行改變虛擬形象的五官、膚色、發色等特徵。
你可以邀請最多3個小夥伴,然後你們就可以一起在虛擬世界愉快地玩耍了。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 Spaces允許用戶畫3D的物體,比如畫個帽子,給你的朋友帶上。
坐在房間裡,你可以隨意切換創景,你可以選擇系統自帶的場景,比如海底世界,比如某個名勝古蹟。你也可以瀏覽你的Facebook帳號,找到一張360度視角的全景照片,把它設置為場景。想像一下,你可以選一張和朋友第一次見面的場景照片,然後你們就像在第一次見面的場景下一樣聊天,還是有點feel的哈~
負責展示Facebook Spaces的Rachel Franklin表示:目前用戶只能和自己的Facebook好友互動,在未來,用戶還可以和非Facebook好友關係的人一起在這個平台上玩兒。
雖然想要有這份體驗還是要下點血本——600美元的Oculus Rift+一台性能不錯的台式電腦(大概1000美元以上);另外這些個虛擬形象還是不太符合小探我的審美(個人覺得亞洲的繪畫風格甩歐美風十八條街),但是試想一下,能和異地、甚至異國的朋友們,「聚集」在一起,聊天、玩耍、給彼此過生日,還是個hin不錯的體驗。
Messenger:更全方位更包容,盈利前景更廣闊
在去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小扎同學曾野心勃勃地勾勒出旗下當家通訊應用Messenger的未來——chat bots聊天機器人。然而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認識到:chat bots獲取統治地位的夢想,算是徹底失敗了。
於是今天,登台主講Messenger的David Marcus,Facebook負責通訊應用的副總裁,宣布了Messenger一系列的轉型之舉。先讓我們看看這些具體措施。
(大會上力推的Messenger四大功能:發現按鈕、聊天擴展、人工智慧、遊戲)
1. 發現按鈕:專為chatbot打造的APP Store
Messenger會在登錄介面加入一個新標籤Discovery,幫你發現和主動搜索各種特色和功能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Discovery的口號是:直接連接各種生意、地點和服務;而Facebook的想法是:如果你有個專門的聊天機器人瀏覽頁,那你會更常使用它。—— 雖然David此前宣稱chatbot被「過度誇張」,但Facebook對其仍有念想。
2. 聊天功能:第三方「小程序」的加入
開發者以後在Messenger中會更有存在感。這個功能類似iMessage中的應用商場,但是設計更簡潔,形態上有點類似微信「小程序」。
目前著名的合作夥伴已有Spotify和OpenTable,能讓用戶在聊天中直接分享音樂或者保存表格。David還表示,Apple Music也將在不久後接入。
3. 人工智慧:來自M的建議
這是Facebook一項「人性化的禮儀服務」,也有望在未來為其帶來更多生意。M會根據用戶的聊天內容, 提供新的智能建議。比如你們聊最近的網紅奶茶,M會提議通過其合作夥伴delivery.com幫你下訂單。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容易惹用戶厭煩。
4. 增加掃描二維碼功能,加強遊戲功能
現在你直接打開Messenger的拍照功能掃描二維碼,就會被導向其代表的內容。至於遊戲:第一,Messenger開始支持回合制遊戲;第二,Messenger要在主頁面增加一個遊戲標籤,強化其存在感。
看起來這是在向張小龍老師看齊啊!
不過微信團隊也絲毫示弱,他們已經提前一天推出了小程序二維碼,掃碼即可登錄微信小程序。
酷似Facebook的二維碼
總結來說,小探認為這些舉措在讓Messenger變得更加多功能更包容外,也是為幫助Facebook更好地從中盈利。
最後,小探還是想說,社交網絡是Facebook的立身之本,Facebook一度認為虛擬現實將成為未來的方向,並在2014年收購了Oculus,並引發了虛擬現實的狂潮。在VR接受度不及預期,如今增強現實是否能讓Facebook煥發「第二春」?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