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研究人員新發現了一種長達1.5米的巨型船蛆。這條巨大的黏滑生物被研究人員從一個象牙般的繭蛹中取了出來。據悉,這種巨型船蛆生活在菲律賓的淺泥灣區,依靠鰓中的細菌來製造食物。
這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周刊上的研究表明,這種動物能夠從泥漿中的硫物質中獲取能量。雖然該生物的繭蛹從18世紀開始就有所記載,但研究人員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繭蛹內的生物。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考察,並發現了這種巨型船蛆的活體樣本,其學名為Kuphus polythalamia。當研究人員終於獲得了一條內有活體Kuphus蠕蟲的繭蛹後,東北大學教授兼研究主導者Daniel Distel博士親自開啟了外殼,並從中取出了這條蠕蟲。
由於這種動物從未被研究過,因此研究人員對其生命史、棲息地或生物特徵知之甚少。科學家們不得不得先弄清楚這種生物為什麼如此不尋常。據悉,這條巨型船蛆是在瀉湖裡的一根腐爛木頭中被發現的。
雖然普通船蛆會鑽入被衝進海洋的樹木中,在細菌的幫助下吸食木頭。但這種巨型船蛆卻生活在泥土中,儘管也是依靠細菌進食,但食用的卻是泥土而不是木材。這種巨型船蛆棲息地的泥土中會釋放出硫化氫氣體,聞起來像是臭雞蛋味。
生活在其鰓中的細菌會以硫化氫作為能量製造有機碳,以此來喂養這種巨型船蛆,過程就類似於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空氣中的碳轉化為食物。由於這種巨型船蛆不需要消化食物,所有它們的內部消化器官由於缺乏使用而高度萎縮。
據悉,該研究由美國猶他大學、美國東北大學、菲律賓大學、菲律賓Sultan Kudarat州立大學和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共同進行。目前,研究人員將繼續研究木材在普通船蛆和巨型船蛆之間的獨特變遷中所起到的作用。
[HTT110 via DailyMail]
本文由「來點兒」(微信:laidianer2016)原創譯介,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否則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