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4月份溫暖的北風從黑海吹向土耳其的廣袤內陸,意味著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包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卡帕多奇亞及首都安卡拉在內的地區,正在擺脫溫差大而寒冷的冬季,步入溫和宜人的春天。但這個國家剛經歷了近年來最嚴酷「寒冬」的旅遊業,卻沒有隨著日漸上升的氣溫一起回暖。
滑坡的旅遊業
氣候並非旅遊業不振的原因,即便是處於溫暖、濕潤氣候帶的西南部,光景仍然蕭條。據德國之聲近期報道,在土耳其港口小鎮西戴(Side),一位傳統小旅館的經營者認為,即便在海灣戰爭期間,這個國家的旅遊業也未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除了酒店、餐廳和運輸業之外,電信、零售業和紡織品等行業也感受到了衝擊,「對很多人來說,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已不復存在了。」
Sponsored Links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調查,除酒店、餐飲外,在土耳其的遊客也會在紀念品及其他行業有相當數額的消費
旅遊產業至今仍是土耳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繼本國出口業後的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在2016年之前,憑藉傳奇般的歷史人文風景、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發達的航空運輸網絡以及愈加便利的簽證政策,土耳其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然而,2016年的土耳其政壇動盪,以及不斷發生的恐怖襲擊,讓這一努力得來的成果大為縮水:根據土耳其旅遊與文化部門的統計數據, 2016年土耳其總計接待外國遊客25,352,213人次,相比2015年,跌幅高達30.5%,堪稱近二十年來最為嚴重的下滑。
Sponsored Links
相應的,2016年全年,土耳其旅遊業的總收入為221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同樣銳減29.7%,潛在經濟損失達80億美元,一份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稱,這相當於從土耳其2016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中,砍下了大約1個百分點。
政變如今已平息,旅遊業卻沒能止住滑坡,2017年1、2月份,土耳其接待的國外遊客約為105萬人次和116萬人次,相比去年的同期數字,下降比例都超過了5%。
公投預警!謹慎的官方機構
目前對旅遊業產生影響的最直接原因,也許當屬懸而未決的政治局勢。在這點上,許多國家的官方機構表現出尤為謹慎的態度。4月16號,土耳其將對新的修改憲法草案,舉行本土範圍的公投,4月12日,中國駐伊斯坦堡總領館發布公告,提醒在土的中國公民注意安全:「儘量結伴出行並避免夜間外出,謹慎前往或接近人群聚集及敏感場所,包括廣場、碼頭、酒吧、夜總公、商貿中心、禮拜場所、交通樞紐站及政府機構等。」
Sponsored Links
伊斯坦堡街頭為公投造勢的政治宣傳帳篷
在此之前,土耳其境外公民的修憲公投,已早於本土而開始,由此卻引發了土耳其與歐洲諸多國家的緊張關係——很不巧,這些國家有的正是土耳其旅遊的重要客源國,例如德國。伴隨著兩國政府之間一些充滿火藥味的言論,德國外交部在3月中旬即針對本國公民出行土耳其發布了鄭重警示,認為公投期間更加頻繁的抗議活動可能會針對德國,甚至影響到土耳其的德國旅行者,並建議遊客儘量遠離政治集會等場所。而在3月更早一些時候,荷蘭與奧地利的政府部門也給出了類似的建議。
來自英國外交暨聯邦事務部(FCO)的建議更為詳細,他們用紅、黃、綠三種顏色象徵三個旅行安全等級,紅色為「建議不要前往」,黃色為「若非重要行程則建議不要前往」,綠色為「前往時需查詢我們的安全建議」,並繪製了這樣一張土耳其全境的旅遊安全地圖:
Sponsored Links
由上圖可見,紅色部分主要是在敘利亞邊境線10公里以內的區域,以及土耳其東南部的大城市迪亞巴克爾(Diyarbakir);黃色部分則涵蓋了有「先知之城」美譽的尚勒烏爾法(Sanliurfa)、擁有眾多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古蹟的加濟安泰普(Gaziantep)等幾處知名的旅遊重鎮。
至於其餘的大面積綠色區域,也並不能令人完全放心。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在3月28號更新了針對土耳其的「旅行警告」(Travel Warnings)信息,繼續將其東南部視為限制旅行的區域,其中包括位於地中海沿岸的阿達納(Adana)——雖然在FCO繪製的地圖中,它安靜地躺在一片祥和的綠色中,但在美國政府看來,也許由於去年11月底在省政府附近停車場發生的汽車炸彈事件,這座有著近8000年歷史的小城,並不能被視作安全的旅行地。
阿達納最有名的古蹟:薩班哲中央清真寺
即便是地處另一個半球、與土耳其無太多糾葛的澳大利亞,也在擔心本國公民的旅遊安全問題:4月25日,一年一度的「澳新軍團日」(ANZAC Day)紀念活動將在土耳其加利波利半島上舉行,這座遍布一戰陣亡將士公墓的狹長半島,將會迎來成百上千的澳、新遊客。然而,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曉普與退伍軍人事務部部長丹·特翰在4月6號發表聲明稱,根據現有情報,今年的澳新軍團日紀念活動可能會遭到恐怖襲擊,建議赴土的澳大利亞遊客謹慎安排行程,儘量避免前往安卡拉和伊斯坦堡等地。
Sponsored Links
2015年的加利波利半島,共有數千人參加澳新軍團日紀念活動 「用腳投票」——旅行者的選擇
看上去壞消息紛至沓來,但,對於旅行這件事,官方聲明與個人的判斷,有時並非完全契合。
即使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仍有旅行者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了土耳其。有些是因為工作需要,在國內一家旅遊雜誌工作的Kevin,在去年8月份前往卡帕多奇亞和伊斯坦堡出差,那是政變發生的一個月後,在他抵達當天,土耳其與敘利亞接壤的一個機場發生爆炸。但Kevin並沒有太過擔心安全問題,「我在當地的朋友說那裡很安全。」結果證明,至少就他個人的旅行體驗而言,朋友的判斷基本符合事實,雖然走在街頭,明顯感覺旺季期間的中國旅行者數量減少,顯得阿拉伯遊客看上去更多些,但他「沒有在伊斯坦堡看到街頭巡視的軍人,也沒有任何不愉快的影響。」
伊斯坦堡的日常生活
如果排除工作因素,局部地區的超划算性價比也許是旅行者「用腳投票」的原因之一:不景氣的旅遊業帶來了比以往更划算的價格,反過來留住了一部分遊客,德國三大旅行商之一的FTI公司指出,土耳其的一些相對安逸的目的地,尤其是西部的濱海城市及地區,仍能以高質量的酒店和加倍「物超所值」的體驗,持續地吸引著旅行者。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愛琴海小鎮博德魯姆
中國旅行者張揚在今年2月份跟隨旅行團去的土耳其,行程除了中部的卡帕多奇亞,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濱海城市如古澤爾坎里、恰爾達克等,當然還有必須停留的伊斯坦堡。雖然當時距伊斯坦堡1月初的槍擊案不到兩個月,但在出行前,旅行團並沒大肆渲染安全問題,只是叮囑遊客們,切記不要在天黑後出行。而張揚自己感覺,雖然的確在伊斯坦堡看到一些局勢緊張的因素,例如土耳其人對敘利亞難民的一些情緒,還有隨處可見的安檢——甚至連商場也不例外,但總的來說,當地人的生活狀態並沒受到太大影響。在離開前最後一天,他發了一條朋友圈表示自己對這裡的感受:「愛上Istanbul」。
政局也許變幻莫測,但當地人生活的常態化,對於身在異地的旅行者有著頗具鼓勵意義的積極作用,關於這點,同樣在今年2月結束土耳其假期的德國人Barbel Kunzel,與張揚有著基本一致的看法,「一切都和過去一樣,一如既往。」不同地方在於,現年56歲的她是土耳其的「死忠」粉絲,回到家鄉馬格德堡還不到一個月,她已經開始計劃10月份再度造訪土耳其了。
伊斯坦堡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艾哈邁德蘇丹清真寺
也許,一切就像旅遊服務公司途易(TUI)的德國市場總監所說的,每個旅行者都會自己做出判斷,土耳其是否仍令他/她心懷嚮往。而另一個好消息是,在個體案例之外,謹慎的樂觀情緒也在數據方面得到了驗證,土耳其旅遊與文化部門近期公布的結果顯示:土耳其今年2月接待的外國遊客數量,雖然較去年2月份又下跌了6.51%,卻要好過今年1月份之於去年1月份的同比下跌數字9.81%,也同樣小於2016年2月相比2015年2月的同比下跌數字10.32%。
這些結果表明:下滑的趨勢正在放緩,儘管離徹底走出衰退還很遙遠,但畢竟帶給人以希望的微光。接下來,無論是遊客還是旅遊從業者,無論對土耳其的旅行期待、熱愛與否,都只有拭目以待全民公投的結果,以及它為這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包括旅遊業在內——帶來的潛在、長期且深刻的影響。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介面新聞」APP
0
許亞芳介面記者
關注作者取消關注 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