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2015年和2016年,俄軍還在接收新裝備,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其接收的規模正在不斷縮小,而且這些裝備大多是在2014年之前就已經訂購的。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之後,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包括油價暴跌、西方的經濟制裁和盧布大幅貶值等,俄羅斯經濟萎縮,目前俄羅斯GDP已經不足2014年一半,其萎縮幅度驚人。這也影響了俄羅斯的軍費開支。
嚴重的經濟危機讓俄軍也不得不停止其新裝備採購步伐,俄羅斯的軍費經費不斷縮減,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俄軍軍費約為447億美元,相比2016年的610億美元,暴跌超過27%,相比之下,2017年中國軍費約為10211億元人民幣,約合1483億美元,是俄羅斯的三倍有餘。
普京愚蠢的經濟政策是俄羅斯經濟萎縮的元兇
其實,早在2015年,俄軍軍費削減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主要削減方向,為了保持俄軍內部穩定,軍人的待遇不能變,同時,在東烏克蘭和敘利亞的戰爭支出也沒有怎麼減少,2017年俄羅斯依然在為敘利亞政府大量提供各類軍事物資,但俄羅斯已經感到了沉重壓力,正在積極促成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的和談,以建立聯合政府能讓俄羅斯抽身這場耗費巨大的消耗戰,但這種努力最終失敗。剩下的唯一可以削減的就是新裝備研發和採購費用了。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花費是個無底洞
2015年,俄軍剛介入敘利亞戰事的時候,俄羅斯的戰鬥轟炸機大量投擲各類制導炸彈,雖然這些制導炸彈在性能上要落後於西方同類產品,不過,其表現還是讓北約國家刮目相看。可惜好景不長,不多久俄軍制導炸彈就庫存見底,不得不改用普通無制導炸彈,儘管俄羅斯國防部當時就宣布已經向國內軍工企業訂貨,採購更多的制導炸彈,但直到今天,在敘利亞的俄羅斯空軍戰鬥轟炸機依然在投擲銹跡斑斑的高阻炸彈。其中原因不僅是俄羅斯缺乏西方製造的關鍵零部件,更主要的還是缺錢,換句話說,俄羅斯國防部沒有足夠的資金,根本就沒下達訂單。
蘇34這麼先進的戰鬥轟炸機投擲的卻是老式炸彈
在新裝備研發和採購商,同樣也是因為烏克蘭和歐洲停止向俄羅斯出口關鍵零部件,俄羅斯的軍工產業鏈早就已經殘缺不全,加之缺乏足夠的經費,俄羅斯的多個重大軍事採購項目都被迫擱淺,其中以海軍為甚。儘管俄羅斯宣布要自給自足建立發展替代產品,或者從中國進口,但前者需要更多地時間和資金,還要技術,而從中國進口的艦用柴油機,在前不久的俄軍輕型水面艦艇試航中表現完全可以用失敗來形容。
就連最引人矚目的T-50戰鬥機研發也陷入資金短缺的困難,雖然俄羅斯國防部剛宣布T-50將在2018年服役,不過卻因為資金困難和難以逾越的技術難題陷入困境。俄羅斯要求印度繼續投資,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但印度要求以技術轉讓和在印度國內生產為條件,俄羅斯拒絕了這一要求。軍費不斷削減,在東烏克蘭和敘利亞不斷放血,新裝備採購和升級計劃被擱淺,缺錢的俄羅斯軍隊終究也不過是外強中乾,或許可以打一場閃電戰,卻絕對沒能力去打一場像樣的常規戰爭。俄軍超過10年的軍事現代化腳步已經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