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應該明白,現在支持台灣,就是支持台獨,就是與中國人民為敵。
作為去年裝甲車事件的後續,負責運載的中國籍船長被控非法輸入戰略物品,24日在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首次出庭受審。至此新加坡裝甲車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了。記得去年曾有媒體評論裝甲車事件或將讓新加坡中斷在台灣的「星光計劃」。事實是這樣嗎?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新竹縣新豐鄉居民不滿台軍與新加坡星光部隊在坑子口靶場演訓,造成十多年來地方發展延遲、地價低,甚至還曾發生靶場火砲射擊造成傷亡,民眾組成自救會,27日上午發動60多位居民到星光部隊湖口駐在營區拉白布條陳情抗議,還特製「民怨飛彈」朝「新加坡國旗」廣告牌射擊,要求新加坡政府負責。
很明顯,新加坡的星光部隊仍然在台灣進行訓練,並沒有因為裝甲車事件受到影響,所謂撤離台灣之說不過是某些媒體臆想罷了。事實上新加坡與台灣軍事關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傳出有升溫的跡象。21日蔡英文高調為敦睦艦隊送行,開創了該艦隊成立以來首次有台灣最高領導人送行的記錄。近日有媒體揭開了幕後玄機。蔡英文為敦睦艦隊送行只是幌子,其實是向某國傳遞重要的政治信號。
根據網絡媒體《上報》報導,新加坡透過外交系統,主動向台灣表示,歡迎敦睦艦隊來新加坡訪問。為此,台外事部門緊急通知海軍,立刻變更航程將新加坡列為首站。台灣對此相當重視,但又不能動作太大,剛好台防務部門規劃在左營舉辦潛艦國造設計啟動及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國安會」討論後,將兩活動結合,並邀請中外媒體到場,於是台灣領導人就上演了觀送敦睦艦隊的戲碼。
針對媒體報導,台海軍司令部表示純屬臆測,絕非事實。海軍司令部強調,106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於21日啟航實施國外航行訓練,相關敦睦邦誼及宣慰僑胞等任務,均依計劃執行。依照海軍海軍慣例,去年橫越太平洋,前往中美洲邦交國訪問,今年目的地是大洋洲的邦交國。台灣媒體報道敦睦艦隊在15年後首次訪問新加坡的消息,尚未得到新加坡方面的證實。但是不否認的是新加坡與台灣依然保持密切軍事關係。
新台軍事合作由來已久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亟需組建自己的軍事力量,起初新加坡想尋求以色列的幫助,但因為周邊國家反對而很快取消。後改向台灣尋求幫助。在台灣幫助下新加坡組建了自己的海空軍,甚至其海空軍的第一任司令也是台灣人。不過由於新加坡國土與面積狹小,部隊訓練缺乏相應的場地。於是1974年李光耀訪問台灣表示希望台灣能為新加坡軍隊提供訓練場地,得到時任台灣領導人蔣經國的首肯。
1975年4月,新台達成協議,擬定了新加坡軍隊到台灣進行實地野戰訓練的計劃,代號「星光計劃」。蔣經國將台灣南部的恆春一帶劃為「星光計劃」的實施地區,因為恆春的地形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交界處比較相似。協議期初有效期是一年,後來一直延續至今。依據計劃,新加坡組建了一支由步兵、炮兵、裝甲兵組成的「星光部隊」定期輪流到台灣的恆春三軍聯訓基地、斗六炮兵基地、湖口裝甲兵基地三個軍事基地進行軍事訓練。
2016年的裝甲車事件再次讓「星光部隊」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也給中新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實際上中國與新加建交之初,中方對於「星光計劃」是了解的,也給予了新加坡一定的理解。但是隨著「台獨」傾向的台灣民進黨當局上台,兩岸關係日益走向對抗。中國大陸必須掐斷台灣任何有可能提升軍事力量的渠道。台灣曾通過新加坡向日本、歐洲國家購買一些先進武器裝備,包括快炮、快艇等武器。無疑,新加坡扮演著台灣與其它國家之間「軍火中介」的角色。
中國曾對新加坡進行警告
「中國政府一貫堅決反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與台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包括軍事交流與合作。我們要求新加坡政府切實恪守一個中國政策。」2016年11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這也是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與傾向『台獨』的台灣當局走得太近。」中國海軍專家李傑說,新加坡對待南海爭端和蔡英文上台的態度,影響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如果台灣敦睦艦隊的新加坡之行獲得成功,這將是裝甲車事件之後,又一嚴重損害中新關係的事件。
筆者在此奉勸新加坡當局不要在兩岸之間再搞所謂平衡了,今日的中國早就不是中新建交那時疲弱中國大陸,今日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可以讓新加坡感到疼,感到難受。軍事上可以加強與新加坡的鄰國的關係,可以向其提供更多的遠程打擊武器,比如射程200公里遠程火箭炮。經濟上,幫助其鄰國建設大型港口,逐步取代新加坡在馬六甲海峽的地位。這些都足以讓新加坡生不如死。
相信被稱為「東協」大腦的新加坡應該能夠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切實處理與台灣的關係,使中新關係不至於發生倒退。新加坡應該明白,現在支持台灣,就是支持台獨,就是與中國人民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