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美聯航,網民的力量你別不信

@ 2017-04-12

資料圖:美聯航客機

這幾天,re-accommodate(重新安置)一詞火了……

4月9日,美國聯合航空一架飛機上發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美聯航的一架飛機出現超員現象,一名亞裔醫生因為著急趕去手術,不願配合因航空公司失誤導致的改簽,被航空公司找來機場保安強行拖下飛機,致使這名年近七旬的老人流血受傷。事件之後,美聯航及相關機構對事件極為消極迴避的處理方式也同樣讓人震驚:該公司總裁隨後的聲明和內部郵件避而不談暴力野蠻,只將行為稱作「re-accommodate(重新安置)」,更是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以至於有網民笑言:「原來美國也有『一問三不知』,原來美國也有『踢皮球』,原來美國也有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人」。

這一事件最早由乘客所拍攝的視頻被公眾所熟知,並以極快的速度傳遍全球,刷滿了各大社交媒體,在第一時間迅速引發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網友共同憤慨。

該話題從4月11日晚11時的3.6億討論量到4月12日6時的4.9億討論量,很難想像,這是在我國的微博上對一個美國平民的關注。

一名亞裔男子被強行拖拽下機

討論如此之熱可能因為被趕下飛機的乘客是被一度當成華人;也可能此事涉嫌「種族歧視」、讓「人權」大國被「打臉」;還可能是每一位乘客的換位心理使然:人們不知道是否在將來的某一時刻,自己也會被暴力地打下飛機……

無論是何種理由,都繞不開一個事實:看到這則訊息時,你震憤了,就和視頻中那位白人女性,面對滿臉是血被拖走的醫生時一樣:「不,這不對,你看你對他做了些什麼!」

的確,正是基於對基本是非的認識,對基本價值的認同,才有得跨越語言、跨越種族、跨越國界的共同感受,哪怕有媒體4月11日澄清受害者並非華人後,在我國微博上討論量仍以億為單位攀升。

事件本身讓人震驚,然而更讓人震驚的是,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力量。

在美聯航避重就輕的回應之後,鋪天蓋地的輿論討聲就從未停息,網民段子,媒體質疑,甚至綜藝節目都拿此事當做諷刺的談資。

據報道,有網民在美國白宮網站上,發起「華人生命很重要」的聯署請願,在該請願發起後不足一天,美國時間周二下午聯署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的門檻。根據相關規定,該請願將會移交給美國政府官員審閱,白宮必須就此事作出正式回應。此外,有關回應會儘可能於60天內發出。

部分外國網友甚至發出了「共同抵制美聯航」的呼聲,這個看似略有極端的言辭造成的社會反響卻並不一般。

4月9日周一,美聯航股票一度重跌近6%,跌幅創8月之最。截止收盤,美聯航的股價報68.54美元,下跌2.98美元,跌幅4.17%,最低至68.46美元,跌幅4.3%。4月10日,下跌2.34%,收盤於68.82美元。

至此,由於美聯航面對一名無辜的亞裔醫生拒絕改簽痛下毒手的事件,造成的連鎖反應,已經使其公司市值蒸發超過67億人民幣。

其實,美聯航是有機會避免這一昂貴的錯誤的,就在它第一次回復公眾之時,就在它處理下機乘客之時,就在他數年前因為服務問題引起美國網民斥責之時。它都放棄了,或許是因為它覺得被罵兩句無關緊要,或許是因為它的傲慢。它的確有傲慢的資本,美國十大航空公司,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過這一次,它的傲慢給錯了對象。

古人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聚沙成塔,難就難在一個聚字。社交媒體改變了這一切,將無數個「無關緊要」以最樸實的是非認同整合了起來。而這些「無關緊要」的關注、議論、段子等等甚至能反過來引導媒體,取而代之成為「無冕之王」。這也是為什麼在消費者用腳投票之前,網民能先用段子為傲慢的航空公司判「死刑」。這些個「無關緊要」總和,就是網絡輿情。

其實無論哪個大型組織,可能都不習慣於這種社會力量的崛起,下意識地將其視作一種挑戰。因為在多數情況下,有麻煩的地方,就會有負面輿情存在,也因此對網絡輿情敬而遠之,以減少麻煩。實際上,這恰恰是緣木求魚。且先不論因疏遠而導致的對輿情應急不熟悉,網絡輿情只會在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事件中,展現出巨大力量,而這些正是一個組織中應剔除的灰暗領域。

也許是該換一種視角,將這種新的社會力量視為一種臂助了。

再回到美聯航暴力驅客本身,媒體報道4月12日,白宮回應美聯航暴力逐客事件,特朗普已看到相關視頻。且美聯航總裁奧斯卡·穆諾茲在最新的致歉信中表示,此次航班上發生的「真正可怕的」事件引發了諸多反應,包括憤怒與失望,他對此表示「深切的歉意」。

這場「雞蛋」與「石頭」的對決再次以「雞蛋」獲勝告終。那麼問題又來了,還有多少人將「雞蛋」只當成雞蛋?不過總而言之,筆者可以說,網民的段子,就是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