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闢此地收容高麗難民,卻被韓國指為韓國土地,到現在還糾纏

@ 2017-04-11

1910年8月29日,日本正式吞併朝鮮。

倒退13年,「大韓帝國」才剛剛從大清屬國中脫離出來,並改名帝國,沒想到13年後就被日本給滅了。日本將大韓帝國又改回「朝鮮」——大清屬國時的舊名,其「皇帝」也改稱為「李王」。

這裡再提一下韓國太極旗,這面韓國專家號稱的自己設計的太極旗,是確確實實的來自於中國。

韓國國旗

1882年,朝鮮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出使日本,為了顯示存在感,準備第一次使用國旗,因此向宗主國大清請求使用黃龍旗,想使用龍旗,大清怎麼會同意。黃龍旗上為五爪金龍,藩屬國只能用四爪金龍,因此被拒絕。

此時駐節朝鮮的李鴻章幕僚馬建忠,建議朝鮮採用中國傳統的太極八卦旗作為國旗使用,於是,朝鮮使團便扛著一面白底黑圖的太極八卦旗出訪日本。後經過美化,八卦中去除了四卦,成為朝鮮國旗,在旗幟上方還有八個漢字「大清屬國高麗國旗」。

也許是韓國人的特性使然,也可能是想擺脫宗主國的陰影,百年後韓國力推「去中國化」,自然這歷史書上也被刪除了「大清屬國」四字,只留下「高麗國旗」,這件事日本人也看不過去,指責韓國人擅長「篡改歷史」。

日本合併朝鮮後,要求朝鮮人改日本姓,因此大量的朝鮮民眾逃往滿洲,那裡有大量空置的肥沃土地。沒多久,中國東北湧進大批難民,東北形勢一下子緊張起來。據統計當時越界朝鮮居民已達3萬多人,在當時可是個天大的數字啊。

此地區一直是我國領土

朝鮮民眾湧入大清,其實從1869年的朝鮮大饑荒就開始了。清朝遂於1884年將圖們江以北長約700里、寬約40—50里的地區劃為特區,專供朝鮮人墾殖,給予他們比內地「闖關東」者更為優厚的扶持政策,政府提供種子、耕牛等,唯一條件是這些人必須歸順大清。但是朝鮮政府並不顧這些人的死活,要求將這些人遣返,清政府表示同意,但因人口眾多,計劃一年完成。但朝鮮隨即改口,稱這塊土地本就是朝鮮領土,要求重新劃界。沒想到清政府同意了,根據共同勘界情況,在邊界上設立了10座巨大界碑,每碑一字:華夏金湯固,河水帶礪長。從小白山頂開始,直到圖們江主流匯合處。

1905年日本將朝鮮納入自己的保護國,那時就接管了朝鮮外交權,1909年中國被迫以東三省鐵路、礦山等作為讓步,與日本簽訂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完全確認了中國對延邊地區(韓國稱間島)的主權,朝鮮農民可以在此開墾,但必須接受中國政府管轄。

韓國地圖宣稱為自己的土地

連結:

間島是韓國人對圖們江以北,海蘭江以南的中國延邊領土的單方面擅自稱呼,包括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市,在中國從未使用過「間島」一詞。日本帝國主義扶植的偽滿洲國曾在這一地區設立間島省,省會是龍井。所謂的間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固有領土,現隸屬於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清末韓日單方面挑起領土主權爭議,1909年9月4日中日雙方代表在北京簽訂《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 ,韓國單方面又稱「間島協約」,確定間島為中國領土。當前各國政府,包括南北韓都承認間島是中國領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