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風再起時
張國榮 - 風再起時
04:31
來自西了個瓜
張學友作為如今的歌神,相信沒人質疑,當今歌壇能與張學友不相上下的人幾乎沒有吧?歌神的實力就在哪裡,但是從未聽說誰有實力能超越。能與他相提並論的人還有嗎?之前有媒體稱陳奕迅算得上張學友的接班人,可也被不少人否決,所以也只稱他為,歌王陳奕迅,現如今的歌壇已不再是當年模樣,靠一首走紅後或許就拿不出第二首。也許張學友之後不會再有歌神這一稱號了。
不過在80、90年代張學友正青春年少的時代他卻不是媒體的焦點,因為那個時代的巨星實在是太多如:張國榮、譚詠麟、林子祥、陳慧嫻、譚詠麟、陳百強,甚至第一代歌神許冠傑等人。張學友在當時雖然有名氣,但是遠不及他們。
當年在電影方面也有發哥、龍哥(狄龍)、成龍、肥姐(沈殿霞)等人,當年的《豪門夜宴》和《英雄本色》基本上裡面的角色都是當時最紅的明星!而那時的劉德華、郭富城、黎明幾乎不受關注。
在巨星眾多的年代,唯有張國榮和譚詠麟的音樂是將香港音樂推向了整個亞洲的導火索。開啟了多年的「譚張爭霸」模式,是如今四大天王其他三個不能比擬的。當年的張國榮、譚詠麟或許只有如今的張學友能與此相提並論吧?
我們回頭看看譚張兩人崛起的經歷。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生於香港,從小就喜歡唱歌。1968年18歲的譚詠麟與陳友、陳百祥、葉志強、彭健新等組成Loosers樂對。而這支樂隊也是溫拿樂隊的前身。但經歷了3年的闖蕩,在1971年,Loosers樂隊奪得海灘流行音樂節的冠軍後,Pato積極促成Loosers與寶麗多唱片公司簽約,可是之後譚詠麟就前往新加坡義安大專讀經濟系,陳百祥去中東做生意,樂隊成員只能分道揚鑣,Loosers也宣告解散。中途樂隊又重組了一次不過堅持了5年,到了1978年又解散了。隨後譚詠麟就開始了個人稱霸的時代。樂隊解散僅僅1年,他就憑藉《反斗星》獲得金唱片獎。不過在1977年20齣頭的張國榮已經宣布正式出道了。
在首張專輯大賣後,譚詠麟開啟了自己的時代。1980年第二張專輯《愛到你發狂》1981年《忘不了您》《曲中情》,到了1982年更是在美國大西洋城連開6場演唱會。可以說當時的香港樂壇已經深深的印上了譚詠麟三個字。也是當時被公認的一哥。那個時候的張國榮呢?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生於香港。1977年參加完亞洲歌唱大賽後,張國榮在電影、電視劇、音樂各個領域都沒有起色。看到譚詠麟的稱霸張國榮也毫無辦法。經過了7年的蟄伏生活,直到1983年以一首《風繼續吹》成名,1984年的《Monica》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也正式拉開了與譚詠麟爭鋒的序幕。
1984年到1989年,是譚張爭霸最激烈的5年。在1986張國榮以《有誰共鳴》獲得金曲獎徹底打破了譚詠麟壟斷的歌壇。那時張國榮在歌壇的地位也算與譚詠麟正式持平了。當時兩人爭霸的激烈程度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頂峰,兩人的粉絲如同死敵,誰也不服誰。張國榮也開始進軍亞洲市場,當時的韓國日本就有了大量的粉絲,甚至一張專輯在韓國就能買到30萬張。張國榮的綜合實力慢慢的已經開始蓋過譚詠麟。
1987年譚詠麟聲稱給新人機會,決定退出所有頒獎,在1988年初期舉辦的頒獎禮上周潤發公開諷刺譚詠麟造馬,就在周潤發的言論之後譚詠麟正式宣布退出頒獎禮。在未來的兩年裡譚詠麟雖然不在參加頒獎,但歌壇人氣仍位居第一。逐漸張國榮的憑藉自己的綜合實力,徹底壓過了譚詠麟。但不久後張國榮、梅艷芳等人也宣布退出。
1990年初,隨著譚詠麟、張國榮、蔡楓華的淡出,張學友、劉德華、李克勤和Beyond開始崛起,正式開啟了香港樂壇新世代。1991年,黎明的火速走紅,當時的黎明、劉德華同屬偶像派,兩人曾被封為雙子星。1992年,郭富城從台灣吹回香港,實力派的張學友一直保持聲勢。當時4人已經被粉絲稱為「歌神」張學友 「舞王」郭富城 「影帝」劉德華 「王子」黎明。當時的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將四人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粉絲的接受,一直至今。
所以說四大天王的崛起跟譚張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校長譚詠麟、哥哥張國榮不退出,如今的四大天王還會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