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行駛遇到緊急狀況時,通常每個人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後剎車一起用力壓下,想辦法將車子停下來。然而,此時非常容易發生輪胎鎖死,打滑然後自己先摔車的情形。因此這篇文章就來告訴大家要如何正確地緊急剎車。
緊急剎車參考距離
在講到實際操作前,要先分享一個觀念:車子不是壓下剎車就可以馬上停下來的,而是必須要經歷一個減速然後才是停下的過程,這中間所需要的距離,就是我們所謂的剎車距離。
雖然剎車距離會隨著路面摩擦係數、輪胎選用不同而有所差距,但一般來說還是有一個可供大家參考的數據。這個參考距離是以磨擦係數0.8 的標準來計算,公式如下:
剎車距離=車速平方/ (2 x 重力加速度9.8 x 摩擦係數0.8 )
(求已知上圖中H2R的瞬間時速為342Km/h,求最短剎車距離?)
瞬間時速VS 理論最短剎車距離
40km/h: 7.87m
50 km/h : 12.30m
60 km/h : 17.72m
70 km/h : 24.11m
80 km/h : 31.49m
90 km/h : 39.86m
100 km/h : 49.21m
150 km /h : 110.72m
300 km/h : 442.89m
仔細觀察數據你可以發現,當速度成倍增加的時候,你必須要花四倍的距離才能夠將車輛停下。當因此當速度越快時,越容易因為剎車距離不足而發生車禍。
輪胎在製動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可見,它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堅強,不要太省哦!
(在交通事故面前,生命如嬰兒般脆弱)
前輪為主、後輪為輔
以往談到要如何緊急剎車時,你可能會聽過一個理論叫做「前七後三」(職業賽手通常以「前九後一」跑完比賽),但是多少是七?多少是三?這樣的比例究竟要如何抓?每台車會由於重心配置、前後剎車配備、輪胎寬度等因素都會使最佳剎車方式有所改變,無法利用「前七後三」這簡單的四個字就含括所有車種的剎車技巧。
因此我們在這邊要告訴大家,有效的緊急剎車事實上只有一個概念,就是以前輪為主,後輪為輔。當我們在進行減速動作時,車子會因為慣性而讓重心全部前移,讓前輪荷重增加,使得抓地力提升,因此使用前輪剎車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減速效果;再加上後輪剎車,可輔助車子不會給前輪施加太多壓力,可以達到穩定車身以及提供減速的效果,搭配前輪剎車可讓剎車距離有效的縮短。
紅線表示錯誤的施力方式、綠線為正確的施力方式
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剎車時,不只車輛重心會由於慣性向前推,騎士也必須要抗拒這股力量,因此很容易讓手去推龍頭,這樣的狀況會提供車輛太多向前旋轉的力量,產生翹後輪然後摔車。因此,在剎車時,騎士必須讓下半身出力,確實將身體固定於車上,同時利用腰部力量支撐上半身,才能夠有效減少手掌施加過多壓力給龍頭。
輪胎鎖死該怎麼做
在緊急剎車時,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輪胎鎖死造成打滑,此時不但剎車距離會大大的增加,還有摔車的可能。輪胎鎖死的原因有兩種:剎車力道大過輪胎抓地力導致鎖死、以及瞬間施加過多力道導致輪胎鎖死。此時,切勿持續緊抓剎車,應立刻微放剎車讓輪胎回復抓地力,再重新慢慢施加壓力,這樣才能有效的使用最大的力量剎停。
人工ABS 究竟有沒有效?
ABS防鎖死剎車系統主要是利用前後輪輪速差來進行控制,當輪胎鎖死時,系統會快速的釋放一些剎車來讓輪胎恢復抓地力,這介入作動的次數達到每秒鐘數十次作動,這樣快速且細微的動作才有辦法防止輪胎鎖死之餘,還能夠提供最大的剎車力道給輪胎。而手動收放剎車速度再快都無法做到每秒數十次作動,同時還可以控制每次剎車力道、間隔達到最有效的利用,因此與其使用人工ABS,不如正確的學習緊急剎車。(延伸閱讀:大話"防抱死"|被神化的ABS!!!)
要學會如何正確剎車請至封閉場地、專業師資指導練習
要如何做到正確的緊急剎車必須經過大量的練習,讓身體記住緊急剎車的感覺,並且學會感受輪胎狀態,才能夠在真實世界派上用場。因此建議各位車友有時間的話請至封閉場地進行練習,甚至找專業師資指導,才有辦法正確的使用緊急剎車。
求H2R的最短剎車距離:
342Km/h=95m/s
S=95²/(9.8 x2x0.8)
S≈575.57m
你算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