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頗為神秘,它與陳舊腐朽的木質不同,在外界環境的洗禮下,它更加堅固、粗獷,有著一種不可毀滅的神聖感。如同佛祖涅槃之後的舍利一樣永恆,這邊是「舍利幹」名稱的由來。如絲綢一般細膩的質感,便是舍利雕刻技藝所得到的結果。工具在枝幹上遊走,成就出毫無人工雕琢痕跡的舍利幹,流轉之間即形成了永恆之美。喜歡盆景的盆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掌上微型盆景
這棵真柏原樁坯的枝幹就呈回轉扭曲的態勢,蒼勁有力富有變化。彎曲的線條增加了樹體的線條美,若經過一定的加工,必將成為一盆品質優良的作品。反觀樹體的枝葉上部,由於沒有經過修剪而比較雜亂,沒有體現樹勢和意境,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對其進行了一定的修飾。
圖1 原樁坯正面
圖2 原樁坯主幹細節圖
圖3 去掉多餘枝條後背面主枝細節圖
圖4 去掉多餘枝條後側面主枝樣貌
圖5 開始進行舍利製作前去除枝條上的嫩枝
圖6 完成截幹工作之後,即將開始舍利製作
圖7 開始進行舍利雕刻作業,去除樹皮後探索木材紋理,瞭解其動向
圖8 用鉤拉刀對枝條進行雕刻,加工細節,師法自然,力求不留人工痕跡
圖9 用直推刀完成主枝的雕刻工作
圖10 雕刻基本成型之後的舍利幹正面樣貌
圖11 基部主枝與右側的側枝進行了處理,而左側則保留了原始自然狀態
圖12 對大枝的舍利幹進行再加工,力求線條流暢,質感光滑
圖13 用刮刀在大枝上進行細節的調整
圖14 尖嘴鉗夾除殘留的木材,使其光滑平整
圖15 細節的刻畫十分精細
圖16 根據真柏螺旋狀的幹皮進行雕刻
圖17 對小枝進行蟠紮固定,使用膠布粘貼防止小枝受傷
圖18 蟠紮固定後的正面觀,此時不需要保留過多的葉團
圖19 蟠紮細節圖
圖20 枝條流線有質感,如絲綢般曲折柔滑,富有光澤
圖21 流線型的舍利幹好似具有靈魂
圖22 作者對樹進行微調
作品完成之感:真柏的樹皮本就呈流線螺旋形,所以對其的創作一定要根據它本身的特點來進行。同時可以看到,舍利幹與自然枝幹之間的對比比較明顯,以此來表現虛實相間的美。
完成後的作品曲折往復,體現了真柏的力道、舍利幹的年代感與樹勢的靈動感。如舞動絲帶一般的動勢讓這盆真柏作品在體現滄桑之餘也有了一分生機。
完成品VS原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