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叫以身相謝。自古以來,那些英雄救美的俠義之舉,往往都是女人一感動,就以身相許,通俗點就叫以身相謝。出生於明朝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的書生秦鳴雷就因為一次捐款,受助人為了報恩,甘願讓自己年輕的老婆陪秦鳴雷一宿。
在說這件少婦以身相謝書生的奇艷事情前,必須先交代一下人物背景,(不然你可能會有疑問,一個書生能有啥錢,明朝書生又那麼窮。)《明史》等史料記載,秦鳴雷出生在臨海科名仕宦盛極一時的秦氏大族,他老爹秦禮是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伯父秦文,是明朝弘治五年(1492)鄉試解元,就是舉人第一名,次年進士及第,官至河南左參政。秦鳴雷出生剛滿月他媽媽就死了,而五歲那年,他父親也死了,他是過繼給伯父河南左參政秦文撫養的。也就是說,秦鳴雷出生和成長都在官宦之家,說穿了就是不差錢。
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25歲的秦鳴雷中了舉人,然後馬上啟程赴京參加明朝嘉靖二十三年的春闈考進士。有錢的公子哥一路走一路看風景,這天來到一個小村子,秦鳴雷見一對夫婦抱著一個嬰兒哭得那個傷心欲絕,慘不忍睹。秦舉人便多嘴一問,你們遭遇了啥事,如何這般傷悲?
男人哀嘆道:年初的時候,因為孩子要出生了,想到家裡窮,我便去某富紳家借了20兩銀子,想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誰知我人笨,20兩銀子被人騙了個精光。債主見我還款無望,就要我以妻子抵帳,也不知是抵去做妾還是賣到窯子遭罪……想我夫妻恩愛,孩子未滿歲,就此分離,痛不欲生……
秦鳴雷自幼死了爹娘,看到那嗷嗷待哺嚎啕大哭的嬰兒,不由得感同身受,當即從包袱重取出五十兩銀子對男人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些銀子你拿去還債,剩下的你還可以做點小生意。孩子是無辜的,請一定好好善待孩子,將他撫養成人。
天上掉下個大善人,村民夫婦不斷磕頭謝恩。鄉下人仁義,非要請恩公秦鳴雷到家裡吃頓飯。晚飯吃到一半,男人拉女人到一邊說了幾句悄悄話,然後抱著孩子藉口有事出了門。女人紅著臉過來,又給秦舉人倒了一杯酒,說天色已晚,恩公若不嫌棄破屋寒酸,就請暫歇一夜,天亮再趕路。
秦舉人看了看天,心想走夜路確實不安全,但是那男人外出了,自己和一個年輕少婦相處多少有些不便,於是就起身告辭。村婦見留不住秦舉人,突然噗通跪在地上,抱著秦舉人的大腿說:恩公救了我們一家,如此大恩大德我們無以為報,我和丈夫商量好了,請恩公暫歇一夜,我願意好生伺候你一夜。
事情發生得太意外,秦鳴雷一時愣住了。秦舉人這一發愣,少婦以為他默許了,就開始解開自己的衣衫,起身投入秦舉人懷裡……
秦舉人頓時慌了,趕忙推開村婦,背轉身體正色道:實不相瞞,我替你們還債,只是可憐孩子,不想他從小就失去母親,你們若真要報恩,就把孩子養好,把日子過好。說完,又掏出20兩銀子,不顧少婦挽留,奪門而去。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玄幻了。一個月後,秦舉人坐船過江,突然遇到風暴打翻小船,所有的人都掉到江里,而秦鳴雷是不會游泳的旱鴨子,眼看就要沉入江水,突然聽到一聲急呼:秦公子有救人大恩,又積不淫人妻大德,狀元尚未高中,不可溺亡。這個話音剛落,已經被江水灌得昏昏沉沉的秦鳴雷就像是被一條大魚托起一樣,把他頂到了岸邊。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秦鳴雷在會試中進士及第。有意思的是,在其後參加殿試的時候,閱卷大臣先定了無錫進士吳情為第一名,明世宗嘉靖皇帝看了龍顏不悅:無情之人豈能居榜首?也是巧了,明朝正遭遇旱災,嘉靖皇帝頭夜才夢到求雨,所以在其後看到秦鳴雷的名字時,眼睛發光,秦鳴雷啊秦鳴雷,如此好吉兆,定是天賜狀元,遂親自擢秦鳴雷為一甲第一名,欽點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明朝嘉靖年間狀元秦鳴雷故居新貌
無錫進士吳情只因父母名字不吉利,丟了狀元,但其才華還是被嘉靖皇帝欣賞,想了想,就給吳情來了一個安穩點為一甲第三,就是探花。當時就流傳了一首打油詩:「無情舉子無情帝,鳴雷只好揀便宜。」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秦鳴雷升至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兼翰林學士。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為南京禮部侍郎,吏部尚書。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因厭惡官場明爭暗鬥,辭官回家專研學問,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以76歲高齡去世。
秦鳴雷能中狀元,雖然和嘉靖皇帝迷信有關,但是,其才學淵博也是得到公認的。尤其是他一生多次行善,在女色誘惑面前保持君子節操,更是受到世人的尊敬。有人甚至套用因果報應說,秦鳴雷中狀元,歷經明朝幾代皇帝而安然無恙,最後高齡去世,並非打油詩說的那樣撿了便宜,蓋因積德所報也。各位看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