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G1000是美國最新研發的飛彈驅逐艦,這款外形科幻的飛彈驅逐艦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裝備:電磁炮。不過,這款軍艦的電磁炮武器仍然沒有完成建造,還在進行試製。電磁炮的原型就在美國的聯合高速船上進行實驗。由於這種聯合高速運輸船具備比較強大的優勢,因此整體看來,該艦具備巨大的船體,可以安放更多的電源來試射這種武器。而電磁炮的性能非常強大,時速可達6倍音速,射程則最遠可達160千米,如果能量更大使得彈丸飛行時間超過馬赫數20,那麼一些彈丸的射程可超過1000千米,可以說已經具備了遠程飛彈的特性,不過,和動輒數百萬美元的飛彈相比,電磁炮的高速彈丸非常便宜,僅僅售價3至5萬美元,如果能夠研製成功,可以說將帶動能量武器代替化學能武器的一場世界新運動。
電磁炮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利用電磁效應的洛倫茲力將彈丸推出炮管,當電壓越大的時候,電磁效應產生的洛倫茲力越大,比使用燃料化學能的飛彈的助推力更大。在發射後,炮彈根據慣性飛行。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為炮彈也加上火箭發動機,讓其具備更遠的發射距離。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電磁炮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在於其作戰能量可調、作戰效果可控,據悉,一方面,由於電能是二次能源,它本身具有許多獨特優點,綜合電力系統以電能的形式協調管理,使能量在各設備之間統一動態分配,充分發揮了電能在產生、傳輸、分配、使用上的優勢,實現能量靈活調配、合理高效利用,使戰場能源使用效益達到最大化。
另一方面,高能武器的發射能量可以無級換擋調節,武器的終點效應閉環可控,既能實現致命性的硬殺傷,也能實現非致命性的軟殺傷,既可以完成攔截反艦飛彈等硬摧毀,又可在有效射程內拒止或驅趕作戰飛機、岸基敵對武裝分子和戰鬥車輛以及水面艦艇,使其放棄攻擊任務。而這樣的電磁炮比普通的艦炮擁有了一個優勢,那就是沒有任何的彈殼之類的東西了,而且電磁炮的整體性能是採用物理能量,和採用化學能的普通彈藥來說,可以突破速度極限,而且由於是電磁炮技術採用物理能量,讓彈丸的速度,威力射程都可以自由精確控制,只需要讓輸出的洛倫茲力不同就可以打出不同射程,不同威力的炮彈,而不用更換彈丸。
也就是說,只要有了電磁炮,無論防空,反艦,對地面打擊都可以採用一個炮彈,而不需要專門在設置和裝備不同的飛彈了。不過,現在的美國還沒有搞定電磁炮技術,首先,電磁炮技術是目前非常難以突破的,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美國在測試中發現,電磁炮發射需要大量的電能,即使擁有核動力,也需要在多個穩壓器的幫助下才能穩定住可以發射電磁炮的高壓,而這一高壓持續不穩定,而且在發射後需要長時間的時間來冷卻和充能,無法達到所謂的快速發射,連發的要求。此外,電磁軌道炮炮彈的制導和引信還無法克服大過載、小型化問題,並且系統和武器的集成及小型化也是問題。
不過,就算困難重重,中美兩國都在進行電磁炮武器的快速技術攻關,相對歐美,中國電磁炮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不過進展快速,近日,據有關媒體報道,目前中國的艦載電磁技術已經在個別項目上超過了美國,美國在一些關鍵技術上甚至比中國落後整整一代,而且中國已具有儲能10MJ級研究平台,在實驗設施設備上已經與美國海軍研究中心不相上下,中美兩國的電磁炮實用化武器將在未來10年內正式裝備部隊。2016年,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登文章稱,中國正在上海長興造船廠開工建造055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外媒紛紛猜測這型萬噸級戰艦未來將裝備中國自行研製的電磁炮系統,當然,說到中國電磁炮技術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先生。
在一些媒體看來,這是中國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年輕科學家,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電力集成」理論,他自籌資金在沒有國家項目支持的情況下,完成了中國首條、世界第二條電磁彈射器驗證設施的建設,他和他的科研團隊僅用五年時間,就使中國在電磁彈射技術默默無聞的國家變成與美國齊頭並進,不分伯仲。這位被美國媒體譽為「一個人抵十個師」的超級科學家正帶領其科學團隊搶先美國為中國拔得世界電磁炮技術的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