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貨櫃餐館和美食車

@ 2017-04-04

本地貨櫃餐館和美食車

2017年4月1日 16:562017年4月1日 17:00

葉怡妗報道

A A+

h

外國餐飲概念貨櫃餐館和美食車 陸續登陸本地

23

貨櫃餐館、美食車,這些在國外較為普遍的餐飲概念,近年來陸續登陸本地,為我國的食客帶來不少新鮮感。

七家以貨櫃為主題的餐館,今年初在榜鵝東一帶開始營業。無論是酒吧、甜品店、韓式甜點,或是主打炸魚的餐飲店,這裡的貨櫃餐館都各具特色,新穎的貨櫃主題更是吸引不少國人前去光顧。

開發這個餐飲新潮區的社會企業組織社會創新園就表示,之所以會以貨櫃為主題,是因為他們希望能推出一個有意義、創新,而且環保的餐飲概念。而這裡使用的都是用過5到10年的貨櫃。

國外就有不少以貨櫃為主題的餐館和市集,如韓國的Common Ground和泰國的Art Box,本地去年也出現了「貨櫃小販中心」Timbre+,那榜鵝的貨櫃餐館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社會創新園董事王佩珊就說:「我覺得最特別,而且最有意義的是,這七個貨櫃餐廳都含有自己的社會主題,比如這個貨櫃的社會主題是加強社會凝聚力,而這個園區項主要是想要聘請弱勢群體和前囚犯。」

七家貨櫃餐館中,這家名為Pump Station 1965的酒吧,就以強烈的復古主題吸引眼球。

將廢棄的油桶和電纜桶改裝成桌椅,加上各式各樣的復古裝飾品,這家酒吧也是七家貨櫃餐館中唯一的兩層樓貨櫃餐館。業者就表示,貨櫃的主題給了他靈感,回收這些廢棄物,並在設計師的巧手下,賦予它們新生命。

那業者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個貨櫃開設酒吧呢?

貨櫃餐館業者馮志剛表示:「我有一個夢想,將來我要做一個生意,我希望可以在貨櫃裡面做,剛好機緣巧合之下,看到這個SIP(Social Innovation Park)。SIP是個社會組織,我之前也是個前囚犯,所以我非常支持這個計劃。」

業者就透露,他也聘請兩名前囚犯在他的餐館工作。雖然開設貨櫃主題餐館是他的夢想,但他也坦言,在本地開設貨櫃餐館所面對的挑戰也不少。

他說:「其實幾年前我就有開始在考察新加坡怎麼去做這些貨櫃,是否可以做成餐館,後來發現NEA其實沒有這個背景,其實他們自己也搞不懂,所以拖拖拉拉也搞了三個多月。貨櫃廚房當然是會比一般的環境來得更熱,而且空間也是小。」

除了貨櫃餐館,本地近年來也引進了美食車,這個在國外較為普遍的餐飲概念。

Coffee Bandits就是本地其中一輛美食車。兩名媽媽在2014年開始經營這輛標誌性黃色美食車。與其他本地美食車不同的是,除了在各種活動上提供美食車服務,他們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會到固定的地點做生意。業者也在2016年擴展生意,開設一家咖啡館,並且在同一年購買第二輛美食車。

(照片:業者提供)

業者一開始為什麼會顛覆傳統,以美食車的形式開始自己的餐飲店呢?

美食車業者周春婷說:「在2014年,我的夥伴去了紐西蘭旅遊,她看到了很多快餐車,那是我們也是想到要開一個咖啡館,可是那年讀了一些新聞說有50%的咖啡館都倒閉了,所以想到不如我們就回來開一個快餐車賣咖啡,會比較新鮮的概念。」

但業者也說,美食車在本地並不普遍,加上申請執照的過程漫長,她們當初為了經營美食車,花了不少精力。

她表示:「當時我們要申請執照的時候,還需要很多時間畫,需要很多時間想那個設計,而且還要去不同的部門申請執照,我們花了差不多9個月才能申請到執照, 過後還需要時間裝修車、買車,的確是蠻久的一段時間,因為在新加坡不是有很多這種車來參考。」

經營美食車後,業者也有了經營咖啡店的經驗。業者就說,一輛美食車的成本其實不輸給開設一家咖啡店。她就表示,當時為了開設美食車,就下了約20萬元的重本。

那業者又認為,經營美食車和咖啡館最大的不同又是什麼呢?

業者表示:「一個美食車的優勢是我們可以跑來跑去,去不一樣的地方,而且可以去到那些比較偏僻的地方。一個美食車會有限制,因為我們每次出去的時候,只允許帶比如100個三文治,或者水都有限制的。還有就是天氣,如果下雨的時候,真的沒有辦法,我們一定要關,或者不可以賣,因為我們通常是在外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