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但是我總覺得她家孩子怪怪的,孩子已經快到3歲的年紀了,但卻過於安靜了些,一點也不像同齡孩子一般活潑好動,而且我發現他對什麼都不是很熱情,包括他媽媽和他說話,他也不怎麼回應,總是自己在那玩一個小瓶蓋,而且一玩就是一個多鐘頭,這正常嗎?之前聽說這好像是自閉症的症狀,但我的朋友是個馬大哈的性格,我不知道該不該和她說,關鍵是我也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正常的表現…..」
上面一段話,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但就自閉症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講一下,因為它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近年美國預防控制中心對孤獨症譜系障礙患病的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3至17歲小兒中,每45名孩子中就有1人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借這個日子,向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自閉症?
自閉症孩子有哪些特徵?
自閉症,也就是孤獨症,現在統一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為了便於大家理解,以下還都寫做「自閉症」。
一提到自閉症,很多家長往往都會覺得無非就是孩子不愛說話、比較孤僻而已,頂多算是個「升級版的內向性格」,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實際上,它遠比你想像中的要複雜。
自閉症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語言交流障礙:
語言交流障礙往往是家長帶孩子就診的主要原因,有自閉症的孩子大多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有的孩子甚至到了兩三歲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也有部分孩子雖然在2~3歲以前會說話,但總自言自語說別人都聽不懂的話;或多呈 刻板性或重複性語言,比如你問他,「你今年幾歲」,他也說「你今年幾歲」;或者說無交流意義的語言,答非所問,或愛說廣告用語,並且語調會比較平淡,缺少抑揚頓挫,不能運用語調、語氣的變化來輔助交流。還有一部分孩子剛開始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正常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能力會逐漸喪失,甚至終身沉默不語。
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千萬別被「貴人語遲」這句話所矇騙,一旦發現孩子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2、 社 會交往障礙:
有自閉症的孩子,看上去特別孤獨,他們不願、也不會與他人交往。在年幼時即表現出與別人無目光對視或目光對視少,臉上的表情很少,呼之不應,不聽指令或選擇性的聽指令。
有需求時,比如要某樣物品,常常不是用食指指向物品,而是直接拉大人的手去到物品所在地方,把大人的手放在物品上,多數也不會用眼睛看大人。
分不清親疏關係,缺乏期待爸爸媽媽和他人擁抱、愛撫的表情或姿態,甚至對此是抗拒的,因此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係。
隨著年齡增長、爸爸媽媽的長期陪伴以及病情的改善,自閉症的孩子可能會對家人變得友好,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問題。
而對於其他人,可能仍然是我行我素,例如,在幼兒園不願意或不懂得如何與同伴一起玩,看見其他小朋友興致勃勃地做遊戲時,也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願望,不能參加合作性遊戲,很少會玩假裝性遊戲或想像性遊戲。
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