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的狗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永恆的一種關係。通常我們判斷兩個人的友情時,是根據任何一方是否有不計回報的犧牲與奉獻精神。尼采不同於常人的地方正是他無情的外表下包藏著一顆溫暖的心,以及「比其他人付出得多,絕對不落人後」的信條。但和忠實的狗比較起來,人的付出卻總是不如它們。就這一點來說,擁有理性、高度道德責任感的人類,還比不上狗這種動物。
忠誠的源頭
狗對主人的忠誠可以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起源,一是源於剛出生的小狗對雙親的依戀。這種幼時的氣質往往會伴隨狗的一生,使得它們也容易對主人產生依賴心理;第二個根源則是狗對群體其他成員的信任,特別是對首領的忠誠。這主要表現在具備較多狼血緣的狼種狗身上,因為狼的生活中,群體的凝聚力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們把一隻未經馴養的小狗帶回家飼養,將不難發現,它幼年時期對人的信賴,無異於其對母犬的依賴。這個時期,往往誰牽著繩子的另一頭,誰就會成為它們喜歡的人或者是它們的統治者。
而帶有更多狼血緣的狗對主人更為忠誠,因為其依賴心和忠誠心還表現在另一方面。這是因為在野生狀態時,狼是純粹的捕食動物,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填飽肚子,為了覓食求生,它們只能與同伴合力捕殺大型動物,攻擊野獸時需要充分合作,服從首領的指揮。為了種群的延續和個體的生存,嚴格的社會組織、對首領的服從、個體間的相互合作是戰勝考驗的首要前提。
這也許正是為什麼最終和人類走到一起的是狗而不是狼的原因,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並不是人類沒有接納狼,而是後者壓根就沒有想過要和人合作。因此,狼種狗與普通狗在氣質上有著顯著的差異,打個比方,普通狗往往把主人當作父母來對待,而狼種狗則視主人為自己的領袖,前者帶有濃濃的親情,後者則帶有鮮明的集體主義紀律性色彩。但無論是出於上述哪種原因,結果都會讓狗對主人產生忠心不二的情感。
說不出,做得到
狗的忠誠對人而言彌足珍貴,但遺憾的是我們只能通過它們的表情、叫聲和肢體語言嘗試著解讀它們的心聲。動物社會的信號、行動表現或聲音等是根據精神性或本能性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產生的反應來確定的,所以動物的語言遠比人類的語言保守,其中的慣例或用法也遠較人類的語言固定和拘束。
在現實生活中,狗與狗之間的互動通常包含有自信與害怕,自我彰顯與尊敬,攻擊與防禦等等,而狗與主人之間卻帶著天生的取悅和討好,例如狗如果成功地完成了主人交給的一個任務,它會跳起來把頭放在主人的膝蓋上並且歡快地搖著尾巴;相反一旦乾了壞事,它們會慢慢地爬向主人,耳朵朝後方下垂,很沒面子地坐在主人面前,身體顫抖並伸出前腳。這些都證明,狗是極其機靈的一種動物,往往對主人的意志是心領神會,可惜就是說不出來罷了。
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其實家畜的感覺比它們的祖先遲鈍,它們的本能也多少變得不像祖先那樣敏銳,因為野生的犬科動物比如狼,其社會性構造已經高度發展,社會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都是依循其本能性行動和反應而規範的,狼的面部表情多達數十種,而且表達的意思各不相同,用尾巴的運動傳達信號的方式也很複雜,相比之下,狗臉上的表情遠沒有狼那麼豐富,而且明確性也不如狼。
狗畢竟接觸更多的是人類,一方面人「狗」殊途,交流不通,傳遞的信號沒有回覆;另一方面,作為主人的人類也懶得訓練自己的狗掌握如此複雜的「語言」。設想,誰會在意它們的尾巴究竟是左右搖擺還是上下甩動呢?但是不管怎樣,狗和主人之間還是架起了一座奇妙的互動紐帶。有科學家們認為,動物了解表現行為或聲音的天生能力僅止於近緣種,狗連貓的姿態動作都無法理解。從這個角度看,狗對人的感情的理解程度,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
就是這樣一種簡樸無華的主僕情結,卻圈點出狗忠貞不逾的侍主真心。狗對主人的忠誠會表現為對主人的家庭一草一木的守望;對外來陌生者的闖入,狗會毫不猶豫地維護主人的利益;狗還對主人家的小孩特別和善並愛護有加,多少年來,義犬救主的事跡數不勝數,傳為佳話。
當上帝創造世界時,它似乎暗藏了高深莫測的玄機,讓狗的壽命只有主人的1/5。在15年生涯中,始終忠實陪伴主人的狗一旦死亡,的確像心愛的人去世般令人傷心痛苦。然而,從本質上來講,忍受狗的死亡還算是比較容易的。人們大概都知道,愛犬死後若馬上找來同種的小狗,小狗將填補年老愛犬撒手後所留下的位置。倘若角色互換,狗對主人可要忠誠許多。如果主人死了,狗根本不會在半年內尋找另一個主人。
貓與狗,誰更虛偽?
人們常說,貓是奸臣,狗是忠臣,這種說法源自童話寓言,不足為憑。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事實上貓可要比狗更為坦白,因為只有為數不多的動物能像貓一樣從臉部即可明顯地看出它們情緒的變化。貓的所有感情都能透過臉上肌肉的牽引方式顯露出來,而且它們臉上的條紋還能強調臉部的動作,並使表情更加鮮明。
當貓的內心產生些許懷疑,它那天真的眼睛便會斜斜地吊起,耳朵稍微俯貼。換句話說,觀察者只要從貓的眼睛和耳朵的變化便能得知它們精神狀態的轉變。甚至在敵對場合,貓也很少在沒有事先預警的情況下攻擊對手,有鑒於此,在比其他任何動物更能坦然表達感情的貓身上,實在找不出所謂的虛偽性質,應該說貓不愧為動物界的真君子。
替貓翻案並不是要貶低狗,因為狗實在是太在乎主人了,它們會不遺餘力地在主人面前表現出惹人喜愛的樣子,主人在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而對於一向慣於我行我素的貓而言,它們才懶得花心思在討好主人上。貓天生繼承著貓科動物獨來獨往的神秘,它們會時不時地跑到別處,偶爾還會弄點野味,而狗則更樂意留守在家中,經常出現在主人的眼帘里,於是便博得主人更多的偏愛。這是動物的天性,無可厚非。
說到這一對貓狗之間的恩怨,其實狗並非只和貓過不去,它對於主人家中的任何小動物都有敵對的情緒,這是一種爭寵的心理,希望獨占主人的歡心,不准別人搶走半點,即便是同類,狗一樣不會放過。如果把一隻陌生的狗帶回家中,保證會爆發一場爭鬥。
有些狗生性喜歡追逐貓和其他的小動物,它們樂此不彼地玩弄對方,在狗的眼裡可從來沒把貓當作對手來看待,它們認為貓只不過是它們的獵物而已,只要主人稍加允諾,它們便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前去將這個小生靈大卸八塊。
不過要調教狗與其他動物和平相處也是可能的,一般經過反覆訓練後,狗能夠做到不去騷擾貓,更有貓狗之間建立友情的罕見情況。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二者之間不過是處於一種停戰狀態罷了,制衡這種狀態的力量便是主人的約束,一旦有朝一日這種約束不在,貓狗之間會再次劍拔弩張。
應該承認,無論我們研究的投入有多大,人們對於狗內心的解讀仍是寥寥。而歲月匆匆,時間的腳印依舊繼續地見證著狗的忠誠,狗依舊對人類不離不棄,不會因為人類有時對它們的褻瀆而背叛。只要人們愛狗,狗就無私地愛人們。倘若人們不幸遭受老虎或獅子的攻擊,只要它在身邊,沒有一條狗會因為形勢多麼不利而退縮,它們會毫不猶豫地挺身營救,即便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然而,一向標榜自己情深意重的我們,能否也對我們身旁的精靈再寬宏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