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前蘇聯有很多加盟國,後面蘇聯解體了,那解體後,誰的日子過得最舒服呢?
從各方面看,應該是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中的一個。在歷史上,卻是一個經常被懟來懟去的國家。
很久以前,愛沙尼亞就生活著一群人,從血源上看,跟芬蘭人接近。而論實力不是特彆強,因為那一片都是小島,沒什麼好的耕地。長期以來,都被旁邊的國家侵入,丹麥人、瑞典人、波蘭人以及德國人都來欺負過他們。
幸運的是,愛沙尼亞在一波又一波的打擊挺了過來。你挺過來了,保有了你的文化,你的語言,那你就有自己的民族。你沒挺來,被吞併了,同化了,那你的民族就消失了。
愛沙尼亞走的是中間路線,一方面,它挺過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另一方面,它的文化又受很多入侵者的影響。最終,這種不停的融合形成了自己奇特的文化,愛沙尼亞民族就形成了。
這其中,影響愛沙尼亞民族最深的應該是德意志,當年日耳曼人曾經組建騎士團,征服過愛沙尼亞。從德國遷來了大量的人,所以,從這個方面,愛沙尼亞跟德國的關係很近,而不是近代以來,一直跟他關係密切的俄國。
愛沙尼亞跟俄國的關係要到1710年, 當時,沙俄跟瑞典爭霸,愛沙尼亞那會還屬瑞典帝國管轄。最終俄國勝出,愛沙尼亞這些地方當然就換了老大,從此歸沙俄管。在接下來的二百年,愛沙尼亞一直被沙俄統治著,直到1918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愛沙尼亞趁機獨立。
這個時候,德國正好也強大起來了。這個獨立,就是愛沙尼亞的德裔居民發動的。而且獨立後,馬上請德國軍隊進入愛沙尼亞,然後德國出面跟新成立的蘇聯談,最終答應讓愛沙尼亞獨立。
當然,簽完後,蘇聯當年就後悔了,因為德國在一戰戰敗了嘛。德國也罩不住自己的小弟啦,愛沙尼亞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只好又回到俄國的懷抱。
但是這一折騰,愛沙尼亞的民族意識突然覺醒了,跟別人過了二百年好好的,現在一定要自己單過了。國內的反抗活動層出不窮。蘇聯也被折騰煩了。行,那要單過就單日過吧,最終1920年,蘇聯承認愛沙尼亞獨立。
這是第二回了,下面還有二回。
到了1939年,蘇聯跟德國簽定互不侵犯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愛沙尼亞被德國,這個文化上最親近的國家,以及蘇聯,這個歷史上最親近的國家給合著伙賣了。
德國為了穩住蘇聯,同意將愛沙尼亞劃給蘇聯。這樣,蘇聯就把愛沙尼亞給收了,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國。
可是,第二年,德國撕毀條約,進攻蘇聯,德軍開到了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一些人還把德軍當成解放者,卻不知道,當年賣他們的也是德國人。
愛沙尼亞馬上組織了愛沙尼亞軍隊,跟在德軍後面東征西戰,可以說是二戰中跟德國最鐵的兄弟,比義大利面還要鐵。
整個二戰,愛沙尼亞就死了二十多萬人,相當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基本每個家庭都為德國獻出了一個人。現在愛沙尼亞人口也只有一百二十萬左右。
當然,他站錯了隊伍啦,德國二戰一失敗,蘇聯又要回了愛沙尼亞,為了懲罰愛沙尼亞幫助德國,蘇聯將一些愛沙尼亞人流放到西伯利亞,把愛沙尼亞的一些地盤劃給了俄羅斯。愛沙尼亞當然又成了蘇聯的加盟國。直到前蘇聯解體。
現在的愛沙尼亞可以說是過得相當好的國家,他的政局比較穩定,外交上,以加入歐盟和北約為重點,跟俄羅斯的關係是儘量緩和。對美國是特別重視,稱美國是其最重要的戰略盟國,2006年單方面給美公民免簽待遇。這就是最大的投名狀啦,一般免簽都是相對的,你對我免,我對你也免,愛沙尼亞不管美國對他免不免,先對美國免了。
另外,愛沙尼亞在前蘇聯的分工中,是以工業為主,所以工業基礎還是不錯的。私有化改革也搞得很順利。在波羅的海三國中,經濟最好,被稱為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也將其定為高收入國家。國內除了工業,還有資訊科技業,空氣相當好,其首都塔林被譽為「洗肺聖地」。
最後提一下,愛沙尼亞跟中國關係也不錯,他們國家喜歡到中國網購,稱中國的購物網站為「奶奶的嫁妝箱」,但我認為,他們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跟中國國足搞友誼賽,還0比3輸給了中國隊,這對中國國足無疑貢獻巨大,畢竟中國隊要想在世界範圍內找一個能踢贏的隊伍,實在不容易。
經濟好,環境好,居民幸福指數高,這些原因造成了愛沙尼亞成為脫離蘇聯後,過得最幸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