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水腫,濕邪重,中醫給出古方,拿水泡它,1周祛濕
為什麼一直在運動鍛鍊,體重都還是不見降,肚子還是腫脹的呢?那是因為體內濕氣堆積,光是運動是無法排濕的,一旦你停止鍛鍊了還是會反彈回來!想消水腫,減腹部贅肉,得先把濕氣除掉再說。
中醫有句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邪是最容易滲透到人體的,一濕不除百病生。
濕氣在中醫理論中有分「外濕」及「內濕」。外濕通常是因為氣候潮濕、淋雨,環境潮濕等外在濕邪侵襲,內濕則多是由人體自身的臟腑功能協調失衡所生,最常見的是「脾虛」失其健運功能,水濕停聚體內後形成內濕,內濕常見於肥胖者。
濕邪一旦入侵人體中部,則會出現腹脹,沒胃口又不消化,易導致口膩或口甜、舌苔厚膩;若濕氣停滯在人體下部,則會出現腹瀉、水腫等症狀。
濕氣難散發出去,導致濕氣停滯體內,會誘發各種疾病,除濕得這麼吃才行。
多吃一些健脾利濕作用的食物,中醫推薦古方——馬齒莧薏仁茶
配料:薏仁、馬齒莧、赤小豆、芡實、淡竹葉、槐米、綠茶
做法:將薏仁和芡實、槐米等炒熟,加入水中熬煮,燒開後加淡竹葉、馬齒莧和綠茶,一起熬煮1小時左右。不過這樣熬煮方法比較慢,像一些懶癌患者一般會直接選擇袋泡茶,效果一樣,看自己的選擇吧。
《本草正義》記載到:馬齒莧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帶。瀕湖謂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又無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績也。
薏仁有利水滲濕,健脾之效;赤小豆祛濕效果好,還能消水腫、排毒。
祛濕原理:這種方法能夠提高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和疾病的防禦能力,通過食療輔助治療的手段,讓身體內的部分毒素排出來,達到凈化身體血液或器官的作用。食療法比較簡單,可以適當地緩解人的水腫或者虛胖等,讓體重有所減少。
另外提醒:太肥膩以及油炸等美食不易消化,會加重脾胃負擔,讓脾的功能變差,人體濕氣重,和脾的關係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