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航空周刊》報道,中國商飛首架C919原型機的構型已經確定,以迎接4月份的首飛。中國商飛在地面靜態測試中發現可以進一步減輕飛機的重量,因為機翼「過於堅固」。這一改進措施將在後面4架原型機上實現。
對於客機來說,在滿足飛行安全的前提下下,適當降低機體強度可以減輕機體重量,可以達到較好的燃油經濟性。而對於戰鬥機來說,機體強度過大則會因機體重量增加而降低機動性。因此機體強度不是越強越好。
當然,機體強度太弱也不行,當年ARJ-21就是因為結構強度不足導致靜力試驗失敗。後來查清,ARJ-21為了減輕重量,用鋁製連結件代替鋼製連結,當靜力試驗加到87%時,這些結構件發生了斷裂。此次C919的機翼「過於堅固」,可能是設計人員矯枉過正,選取了超高的機體結構冗餘度。
C919的首飛已經推遲很多次了,這是壞事也是好事。作為民機製造的後起之秀,商飛必須保證產品的絕對可靠,才能不給波音、空客兩大巨頭以攻擊的口實。一款成功的客機生產周期長達數十年,只要初始技術足夠先進,延遲幾年交付是可以接受的。
與幾十年前就投入使用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相比,C919的技術更加先進。例如,C919採用的四面式風擋就是國際領先的設計,目前幹線客機中只有波音787採用。四面式風擋視野開闊,氣動阻力小,但是強度要求高,製造工藝複雜,成本不菲。C919採用如此先進的設計,表明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反映了商飛要與波音、空客三足鼎立的壯志雄心——這絕不是在白日做夢。
我們在還吃不飽飯的時候就搞出了兩彈一星,在三代機首飛僅13年之後就把四代機送上了藍天,說明搞高端製造,中國人的腦袋是夠用。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有一種必須樣樣世界第一的集體潛意識——13億人的集體潛意識——這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精神力量。歐洲的科技足夠先進,造隱身戰機不成問題,為什麼沒造出來?缺的就是這份壯志雄心。印度除了雄心什麼都缺,結果一個LCA攢了三十多年還不能服役。中國既有壯志雄心,又有聰明智慧,而且還出了名的吃苦耐勞,除了這樣的國家,還有誰配做世界第一?(利刃/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