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吐血以為沒事?那你就錯了!原來那麼嚴重!!!

@ 2017-03-26

無論是在世界范圍,還是在中國,肺癌總體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肺癌早期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因此一般病人往往難以發現,等到確診肺癌了,大多已屬於中晚期,因此肺癌的預後一般都不理想,死亡率也因此在各種癌症中名列前茅。

來自網絡

那一個病人得了肺癌一般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肺癌病人的初次見面:

一個病人接觸到醫生,並被醫生懷疑到他可能得了肺癌,這一般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病人因為典型的肺癌呼吸道症狀就診:

典型的症狀一般有:刺激性咳嗽和/或咳血。專科醫生聽到病人有這些症狀,一般頭腦中第一個冒出的念頭就是肺癌了;

刺激性咳嗽和/或咳血是肺癌的常見症狀

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但因為沒有特異性,往往跟支氣管炎、感冒等相混淆而耽誤診治,但如果是刺激性乾咳、無痰,持續時間較長,特別是如果伴有咳血、痰中帶血,那就要高度警惕肺癌了。

2、病人因為不典型的肺癌症狀(肺外)症狀就診,經過一番反復後,發現肺部病灶。

由於肺癌所產生的某些特殊活性物質(包括激素、抗原、酶等),患者可出現一種或多種肺外症狀,常可出現在肺部症狀之前,並且可隨腫瘤的消長而消退或出現。

不典型的肺外症狀往往導致病人多次反復求醫而無效果

這些情況比如:骨關節病、肩周炎、低血糖、多發性神經炎、重症肌無力、庫欣綜合症及男性乳房增生肥大、精神異常等等。

這種情形下,病人往往因為這些貌似不相干的症狀而在其他專科反復就診,往往經過多次診治後無法緩解,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大家也要想到肺癌的可能。

3、病人因為肺癌的晚期症狀而就診

肺癌因為早期無明顯症狀,待出現症狀了,往往是腫瘤壓迫了周圍髒器或者出現了遠處轉移,從而出現了相應部位的症狀。

晚期肺癌病人會根據所累及的髒器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比如,腫瘤壓迫了喉返神經,導致病人出現了聲音嘶啞或喝水嗆咳的症狀;或者腫瘤骨轉移,出現了相應部位的骨骼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又或者出現了腦轉移,導致了頭痛、嘔吐等症狀;或者侵犯了胸膜,出現了胸部疼痛或胸腔積液等情況;還有出現淋巴結轉移,被無意中發現腫塊的。

這些情況往往也會誤導病人到相關的專科就診,但因為轉移病灶有其特殊表現,經過一些簡單檢查後,醫生也一般能發現是腫瘤轉移或侵犯所致;於是醫生也會根據腫瘤轉移的一般規律去尋找相應的原發灶。

但這時也會出現找不到原發灶的情況,病人也會因此責怪醫生做了這麼多檢查怎麼還沒有找出病因,但其實這真不能怪醫生,誰讓你的腫瘤躲那麼深、躲那麼隱蔽呢,玩捉迷藏有時還找不到人呢,你說是不?

4、病人沒有肺癌症狀,但因為其他疾病就診時,做相應檢查時發現了肺部病患;

這種情況在臨床中也挺常見;

有時候,疾病並不是不存在,而是還沒有被發現

但這種情況下,還會有另一種情形出現,就是雖然因為其他疾病就診甚至住院了,但因為住院過程中不需要做胸部檢查或沒有做胸部檢查,從而導致肺部疾病沒有被及時發現。

這種情形下,病人往往會說:我前幾天才住的院,醫生沒說我有肺癌啊。其實這要取決於您做了哪些檢查,而不取決於您是否剛住過院。

5、常規體檢發現肺部有病患,一般是發現有結節、腫塊、斑塊等,懷疑有肺癌的情形。

定期體檢有助於發現早期肺癌

除了常規體檢,還有一種偶然發現的情況,就是某個人其實自己沒感覺異常,但他剛好陪朋友或親人去醫院就診,或者是在醫院陪護病人,他突發奇想說也做個檢查看看吧,這裡的檢查一般無非就是心電圖、胸片和B超,而恰巧的是,胸片提示了病變的可能,於是,他也開始了求診的漫漫征程 。

從疑似到確定肺癌

剛才列舉的就是一些肺癌病人的初診情況,經過上述經歷後,這些病人往往就進入了專科醫生的范圍了,接下來的階段,就是醫生採用各種方法來尋找肺癌的確切證據了,也就是確診階段。

那醫生都有哪些確診手段呢:

1、當醫生懷疑一個病人有可能有了肺癌,一般第一個檢查就是高分辨CT,增強或平掃。

胸部CT不但可以對良惡性做傾向性判斷,還可以為手術做參考

嚴格來說,根據CT檢查的結果還是不能確診肺癌的,但因為這其實是個必選且首選選項,我還是需要詳細說說。

CT可以通過肺部病灶的影像學特徵,對病灶的良惡性做出一個傾向性的判斷,並且對病灶的物理特徵和周邊情況作一個清晰的顯示,這對於下一步能否手術有極大意義。

如果CT顯示高度懷疑肺癌,而且進一步檢查沒有手術禁忌,大部分病人其實在這一步就直接進入手術了。這時,有很多人會有疑問,都還沒確定是不是癌呢,怎麼就手術了?

其實這還得先說下肺癌的治療,肺癌大部分(80%以上)是非小細胞肺癌,這類肺癌的治療首選手術(當然是在能手術的前提下),小細胞肺癌以化療放療為主,但其佔的比例小,而且目前研究認為手術也是有益的。就是說,肺癌病人只要能手術,首選手術,這是確定的。

再回到肺癌的確診上,在手術之前,如果要確診肺癌,需要找到確切的癌細胞,這些方法下文有詳述,但其結果無非就兩種:找到癌細胞---結果確診、沒找到癌細胞---仍然高度懷疑,對於前者,有手術條件的還是選手術,對於後者,你會再選擇繼續等待嗎?(這裡說的是高度懷疑的患者,對於那些只有稍微可疑的,還是可以嚴格隨診觀察的)

所以,大部分病人在這個階段雖然還沒有確切的癌細胞證據,醫生仍會建議其手術,並根據手術後標本的病理結果進行相應的後續治療。

2、留痰查癌細胞:最簡便無創的方法。這個檢查要求是清晨第一口痰,另外需要連續留痰檢查三天以上。但此項目檢出率較低。

留痰查癌細胞往往檢出率低,但因為簡便無創,所以也成為必檢項目之一

廣告

3、支氣管鏡: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對支氣管內進行刷檢或灌洗檢測癌細胞,或直接對支氣管內新生物進行活檢,甚至用細針通過支氣管鏡對支氣管旁腫塊或淋巴進行針吸活檢的。如果腫瘤在鏡下可見,支氣管灌洗和刷檢的陽性率約為75%,活檢約為85%,活檢、刷檢和支氣管灌洗三者聯合的陽性率為94%。如腫瘤在鏡下不能窺見,則刷檢和支氣管灌洗的陽性率為50%,活檢的陽性率為60%。

支氣管鏡由於陽性率較高,也成為經常選擇的檢查之一

4、經胸壁細針穿刺活檢:在CT或B超的引導下,用長細針經胸壁送達肺部腫塊,進行穿刺抽吸活檢。這個檢查有一定的假陰性,因此即使穿刺結果為陰性,仍不能排除肺癌可能。

肺穿刺活檢有一定假陰性率,且可出現血氣胸等風險

5、縱膈鏡:主要針對有腫大縱膈淋巴結的確診和腫瘤分期,當CT證明縱隔淋巴結直徑>10mm,並需確定肺癌為不能手術時,常推薦做縱隔鏡檢查和活檢。

縱膈鏡往往用來對縱膈淋巴結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或對腫瘤進行分期

6、胸腔鏡:胸腔鏡用於診斷目的時,可以對肺葉周邊的腫塊進行切除檢查,也可以對縱膈淋巴結以及胸膜進行活檢,以明確腫瘤病理和分期。

胸腔鏡即可用於診斷也可用於治療

7、胸水查癌細胞:對於已經出現胸膜侵犯,伴有胸腔積液的患者,可以通過胸穿抽液,在胸水中找癌細胞,也有一定幾率可以明確診斷。

胸水裡找到癌細胞往往提示患者已失去手術機會

8、腫大淋巴結活檢:肺癌發生淋巴結轉移後,可出現淋巴結腫大, 對腫大的淺表淋巴結進行活檢,往往可對病灶的良惡性做出判斷,並可評估是否可以手術。

頸部淋巴結是最常見的活檢部位

9、剖胸探查:其實前面講到的第一點,就有剖胸探查的目的,它即可達到切除的治療目的,也可以通過標本的檢測達到診斷目的。在有了胸腔鏡等微創手術後,單純為了診斷的目的而進行的剖胸手術就基本不用了。

肺癌病人只要能手術,首選手術,這是確定的。

其實,除了第一條和第二條,其他情況下的診斷手段基本都是用於:1、不能手術的患者;2、需要明確分期的患者;3、堅持非要明確肺癌才手術的患者。其更多的是用來明確病理類型與分期後,以選擇更合適的非手術治療方案。

當然,在能不能做手術前,醫生還要選擇一些PETCT或骨掃描之類的檢查來明確是否有轉移的情況,這就不是本文討論的范圍了。

最後,再強調一下,

1、要注意平時的定期體檢,有些病它不是不存在,而是還沒被發現而已,早點發現就可以早點採取對應的措施;

2、疾病的明確診斷的過程既是一個有針對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大海撈針的過程,不要總是指望僅僅憑一個兩個既無痛苦又少花錢的檢查就能得出滿意的結果,這種理想的狀態在現實中還真的只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折騰了各式各樣的檢查才最終確診的,另外,即使經過醫生多方努力,仍然有一部分疾病是最終無法診斷明確的;

3、你要始終相信,醫生給你開的各種檢查,針對的是你的病,而不是你的錢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