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這5個關於「夢境」的事實,看過的人都覺得非常訝異!

@ 2017-03-22

每晚當你躺在枕頭上時,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我們的意識休息的時間;但此時我們腦子裡的細胞仍十分活躍,在快速動眼 (rapid-eye-movement) 睡眠階段時,仍可以的作一些有的時候感覺強烈,有時卻又十分擾人的夢。

為什麼有人可以進入甜美的夢鄉但卻有些人作惡夢呢?如同睡眠,夢境是不可思議的現象,現在科學家們有辦法更深入探索我們的意識找到一些答案。以下是我們了解有關夢境事實:

1、夜貓子夢靨多

享受深夜的獨自寧靜也許很凈化人心,但伴隨而來的眠不安枕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根據 2011 年睡眠與生理周期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 期刊的研究報導指出夜貓子比早起的鳥兒們做惡夢的機率來的高很多。

從 264 位大學生中調查夢靨經歷,分別從 0 到 4 計算積分,0 代表從來沒有,4 代表長期以來;晚睡型的作惡夢平均值高達 2.10,相較於早起型的同學們平均做惡夢的平均值只有 1.23。雖然還沒有辦法很確定睡眠習慣與夢靨之間的直接關聯性,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值差是有代表性意義的,他們認為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在晨間我們起床前達到高峰,這段時間我們多半處於 REM 階段或睡眠作夢中;研究人員推斷,如果這段時間人們仍在睡夢中,因為皮質醇上升就比較容易激烈的夢甚至是惡夢。

2、男人會夢到性

就跟醒著時的男人一樣,男人睡覺時也老幻想著與情 色有關的事情,至少比女人還多。而且一早就交換意見,對於這檔事,無論是男人或女人應該都興趣缺缺;西英格蘭大學心理學家 Jennie Parker 在 2009 年的博士研究報告中指出,通常女人們比較容易做惡夢。

她發現女人的夢境/夢靨可被分類為三大類別,分別是令人害怕的夢(被追殺或是生命受到威脅)、夢境中失去所愛的那一位,或是令人困惑不解的夢。

3、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夢

加拿大格蘭麥克文大學 (Grant McEwan University) 心理學家 Jayne Gackenbach 說:「如果你對清醒夢 (lucid dreaming)有興趣,你也許可以試試看電動;你可能好奇這兩者之間有關聯性?這兩者都是另一種現實的表現」。

Gackenbach 在 2010 年在生命科學網 (LiveScience) 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一天花上好幾個小時在虛擬實境中,如同演練一般;遊戲玩家熟悉操控他們的遊戲環境,這能轉換入夢境」 。她過去的研究經驗顯示,經常沉浸於電動遊戲的玩家比非玩家們容易有清醒夢,彷彿跳脫出自己的身體軀殼觀望自己,他們也比較善於左右自己的夢境,如同操控遊戲軟體中的人物一樣。

Gackenbach 更說:「這個程度的操控也可能將遊戲玩家從原本毛骨悚然的夢靨轉換成無關緊要的一場夢而已,在 2008 年的研究中她發現這項關聯性;這種能力能幫助在戰後軍人從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的痛苦中跳脫出來。」

4、激烈或暴力的夢可能是一種警訊

假如你做的噩夢並沒有多糟糕,只是罕見的睡眠障礙,又稱 REM 睡眠障礙,導致人們在睡夢中做出夢境動作,有時會強烈地扭動、踢腳甚至是尖叫。類似這樣的強烈夢境可能是腦部障礙的一種早期警訊,像是帕金森氏症與痴呆。根據 2010 年 7 月 28 日在神經內科 (Neurology) 網路期刊刊登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初期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非常有可能在患者或是醫生髮現前十年就開始了。

5、為什麼我們會做夢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做夢,這答案涉及 Sigmund Freud 的想法,夢境其實是滿足我們對願望的思索,其實這些夢都只是罕見睡眠障礙 (REM ) 的副作用而已。後來發現一部分的原因是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哈佛心理學家 Deirdre Barrett 於 2010 年在波士頓科學心理學協會的會議上發表她的這項理論。

她的研究發現,我們休眠的這段期間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平日在白天時所折騰我們的謎題。她推測:「虛擬而且常常不合邏輯的夢境正可以幫助我們跳脫平日的思考模式,有助於解決問題。所以夢境原本可能出於其他用意,隨著時間的改變夢境可能因不同事件被重新定義,這其中包括了腦部重新開機以及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這幾個關於夢境的事實應該很少人知道吧!真的長知識了~~

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可以知道這些冷知識吧。


相关文章